為何美國跟中國會走到今天的局面?綜觀美中建交40年,既合作又競爭的矛盾關係

2018-12-24 16:44

? 人氣

2017年11月9日,川普與習近平在北京進行川習會。(AP)

2017年11月9日,川普與習近平在北京進行川習會。(AP)

美中建交近40年,有合作也有競爭,美國助中國融入國際體系,期盼改變中國體制,但中國壯大後對自身發展模式更具自信,甚至有意輸出,兩國意識型態衝撞,逐漸走向對立。

1970年代,美國為聯中制蘇,與北京愈走愈近,卡特(Jimmy Carter)1977年入主白宮後,開始積極推動美中建交。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為替1978年底啟動的改革開放創造有利國際環境,將發展中美關係視為重心,促成兩國於隔年建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0年代,美中交流與高層對話頻繁,雙方關係日趨緊密,但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美中高層交流喊停,美國並宣布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包括持續至今的高科技出口管制。

美中關係就此陷入低迷,但官方維持檯面下溝通,1992年鄧小平南巡確立改革開放路線,為美中關係改善奠定基礎,中國也一步步融入國際經貿體系,最後在美國支持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段期間,美中關係並非一帆風順,1996年台海危機、1999年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都使雙方關係一度緊張。由於中國當時奉行鄧小平「韜光養晦」對外政策,美國2003年起在反恐方面尋求中國支持,兩國整體關係穩定。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在國際場域發言愈來愈有份量,美中較勁態勢隱然成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掌權後,強調中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卻始終未獲美國響應,雙方是否陷入新崛起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已成熱門話題。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初上任後,美中在經濟、軍事、外交層面對立日益尖銳。在費城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FPRI)亞洲計畫主任戴傑(Jacques deLisle)眼中,美中意識型態和利益衝突,是導致兩國漸行漸遠的關鍵因素。

戴傑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過去40年許多理論基礎是,美國透過貿易開放、資訊互通、民間交流,期盼中國朝美國希望的方向改變,但交往(Engagement)結果令人失望,中國反而背道而馳,經濟民族主義高漲,北京甚至加強批評西方政治改革與人權等普世價值。戴傑指出,中國不照美國偏好行事,逐漸撼動國際規範、侵蝕美國利益,如今已達「臨界點」,導致美中關係迅速惡化,華府形成對中國強硬的共識。

部分專家以「新冷戰」形容當前美中關係,一般人可能已淡忘,過去10年間,美中合作曾對全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中國學界最常談論的兩個中美合作例子,其一是2015年,兩大碳排放國登高一呼,促成全球190多國簽署劃時代的巴黎氣候協定;其二是2008年金融海嘯肆虐全球,中國與美國等受經濟衰退所苦的西方國家密切協調政策,防止災情進一步蔓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