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失散19年三胞胎感人重逢,意外揭穿「失散真相」是一樁慘無人道的心理實驗

2020-12-01 15:12

? 人氣

2018 年,英國演藝學院電視項目提名的紀錄片導演提姆沃德爾 (Tim Wardle),將這段震驚世界的真實故事拍成了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電影當時獲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敘事」的殊榮。如今這紀錄片已於 11 月 26 日上架 Netflix,一切故事得話說從頭...


在西方的民俗傳說中,就有提及「世界上至少有7個人長得像你」此一句話存在,也曾有人在世界的另一頭遇見了與自己十分相似的陌生人。然而,若是你遇到了兩個外貌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自己呢?紀錄片《三個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中,描述了上世紀80年代,失散多年三胞胎團聚的暖心故事。但是,隨著調查深入後,這段溫馨的重逢卻越顯驚悚,不但揭露了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更顯示了科學家不顧專業倫理所造成的悲傷後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異常熟悉的陌生人

1980年,19歲的羅伯特(Robert Shafran)是紐約蘇利文郡立社區大學的新鮮人。這一天,他如同其他新生一樣,帶著興奮、不安的心情踏入了大學校門內。然而,離奇的事情發生了,明明這是他第一次進入校園,但每個人卻對他異常的熱情,彷彿已經認識他許久。

「男生們都拍著我的背跟我打招呼,有些女孩會跑過來擁抱我、親我的臉,我覺得自己非常受歡迎。而唯一奇怪的就是,他們都叫我『艾迪』。」

奇怪之餘,他詢問了室友關於艾迪的事,室友也感到非常驚訝,因為眼前的這個新生竟然和他以前的室友艾迪(Eddy Galland),幾乎長得一模一樣,簡直就是複製人!

於是,在室友安排下,兩人相約見面。見面當天,長的一模一樣的羅伯特與艾迪望著對方,彷彿看見了鏡中的自己,兩人不但髮型相同、連嘴角笑起來的角度也一樣。

除了外表幾乎一樣外,也詢問了對方的身世,他們發現竟然連生日、出生地也都一模一樣,毫無疑問的......他們是雙胞胎!這段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快地登上了報紙版面,不料在報導後,在紐約另一間大學讀書的大衛(David Kellman)主動聯繫他們。「你們絕對不會相信…」電話另一端的大衛說到,此時三人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三胞胎!興奮的三人很快轉到同一間大學中。

而他們溫馨巧合的故事,也讓他們在美國一夕成名,甚至還被邀請客串巨星瑪丹娜的電影。

(圖/取自youtube)
長的一模一樣的羅伯與艾迪望著對方,彷彿看見了鏡中的自己。(圖/取自youtube)

領養中心主任,原來是名心懷不軌的心理學家

相隔19年,三兄弟終於重逢,對於他們身世,都有相同的疑惑:究竟他們是怎麼被拆散的?隨著三兄弟繼續深入挖掘身世的秘密,線索指向紐約一間名叫路易斯懷斯(Louise Wise Services)的收養機構將他們分開。

然而,他們分離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其中竟牽扯到了一項由兒童心理學家彼得‧紐鮑爾博士(Peter B. Neubauer)策劃的秘密社會實驗......

(圖/取自youtube)
其實三人本來還有一個弟弟,只是產後不久便不幸夭折。(圖/取自youtube)

1961年,一名猶太裔母親生下了四胞胎男嬰,當中一名男嬰不久夭折,由於家中無力扶養,母親把三個孩子送到領養中心,他們分別就是羅伯特、艾迪與大衛。領養中心主任、同時也為兒童心理學家的紐鮑爾博士,在他的安排下,三名嬰兒被拆散,分別送到不同的家庭。直到1995年,紀者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在《紐約時報》專欄發表文章,揭露了這個黑暗的心理實驗。

原來紐鮑爾故意將三胞胎分散給不同經濟階層的家庭,只為研究一個目標:「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究竟是先天因素的作用大,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深?」而領養家庭則完全不知情,只被告知必須對孩子是三胞胎的事保密。

據三兄弟回憶,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從小到大每年都有陌生人以「領養機構回訪被領養孩子的狀況」為名登門拜訪,給他們做各種測驗,記錄他們的智商、人格特質,並觀察他們的反應,父母也被要求將他們各個階段的行為記錄下來。

(圖/取自維基百科)
1995年,紀者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揭露了這個黑暗心理實驗。(圖/取自維基百科)

三胞胎被決定的人生

大衛‧科爾曼(被安置在藍領階級):大衛被送往的家庭,經濟能力是最差的。她的養父母皆為移民,經營著一家雜貨店,勉強養活一家人。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大衛的養父卻時常陪伴孩子,而大衛也是三兄弟中最樂觀開朗的人。

羅伯特‧巴比‧沙夫蘭(被安置在白領階級):羅伯特的養父母分別為醫生與律師,家中成員教育程度良好,經濟階層與社會地位較高。他們工作忙碌,較少時間陪伴羅伯,但也提供許多資源,幫助他健全成長。

艾迪‧格蘭德(被安置在中產階級):艾迪被送往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養父母都是教師。然而,艾迪的養父確較為保守,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較為嚴苛,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與艾迪缺少溝通。

三兄弟雖然在不同的家庭成長,但在年幼時,都曾無緣無故向自己的養父母表示自己應該有個兄弟。除此之外,他們的生活習慣也異常相似:他們都抽同牌的香煙、也都熱愛摔角,就連喜歡的女性類型也相同,甚至他們在領養家庭中,都有一個同為領養、比他們年長兩歲的姊姊。各種巧合與相似處,彷彿三人的心靈之間有種奇特的連結。

(圖/取自youtube)
三兄弟有許多令人稱奇的相通與巧合之處,圖為受訪時三人坐姿幾乎一模一樣。(圖/取自youtube)

然而,縱使有許多令人稱奇的相通與巧合之處,三人的個性始終有所差異,在三兄弟合夥開了一間名為「Triplets」的牛排館後,問題更逐漸浮現出來。因經營方式差異,三兄弟時常發生爭執,最後羅伯特決定退出生意。1995年,本就罹憂鬱症的艾迪,再加上兄弟間的爭吵,逐漸走向崩潰。某天,艾迪舉槍朝著自己的頭部扣下了鈑機......

艾迪的死,傷透了眾人的心。艾迪年邁的養父,對於自己嚴厲的教養方式感到自責,他覺得自己似乎沒能教給艾迪一些東西,讓他面對心理壓力。而羅伯特與大衛則陷入深深的痛苦中:那個該死的應該是自己,也非常有可能是自己......若是沒有那背德的社會實驗,三兄弟是否現在還能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呢?

(圖/取自youtube)
成名後,三兄弟在紐約蘇活區合夥開了一間名為「Triplets」的牛排館。(圖/取自youtube)

逃過納粹毒手的猶太科學家,竟做出一樣殘忍的惡行

記者勞倫斯在1995年揭露了此事件後,也找到了整個實驗的始作俑者紐鮑爾博士,然而,年事已高的他卻始終拒絕受訪。而好不容易聯繫上了當時紐鮑爾的助手,他卻只知道一些實驗的細節,例如:三兄弟的姐姐也是紐鮑爾博士為實驗刻意安排的一部份,但對於實驗的成果他也一無所知。最終,勞倫斯只知道,所有的研究文件被封存在耶魯大學,要到2066年才得以解密,那時所有涉及實驗的相關人士都將不再人世...

紀錄片導演也不放棄,向當年資助紐鮑爾成立兒童發展中心的猶太委員會(The Jewish Board)要求提供文件。然而,拿到的卻是一堆毫無用處的資料,猶太委員會也始終不願意正面回應。2008年,紐鮑爾博士過世,真相與結果似乎仍遙遙無期。

19年的人生、19年的分離,竟是被當作實驗室中的白老鼠,此種實驗幾乎跟納粹的殘忍實驗毫無二致。最諷刺的是,紐鮑爾博士正是當年逃離納粹的猶太人,卻在美國進行跟納粹一樣糟糕的實驗。多年來,三胞胎的倖存者依然在等待一個誠摯的道歉與賠償,等到的卻只是相關機構無限的切割與避重就輕。

(圖/取自imdb)
倖存的羅伯特與大衛今日的模樣。(圖/取自imdb)

「先天與後天」的實驗,在與人命與人生相較之下,似乎不再那麼重要。然而,在「科學至上」的時代,科學家把人類當作白老鼠進行實驗卻是被允許、甚至被推崇。雖然,現在科學倫理有較為嚴格的限制,但人類永遠都該警惕,當科學凌駕於人性之上,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悲劇後果...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