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只能教出考試機器?直擊台灣熱血教師的「教學現場」令人驚豔

2018-12-15 07:00

? 人氣

近年來,台灣已成為教育輸出國。由教師張輝誠自創的學思達教學法,連結許多教育資源,包括薩提爾模式、數位學習平台、科技工具等,持續擴散到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科領域及海外各地,真實樸素的改變了學習的樣貌。(圖/未來FAMILY提供)

近年來,台灣已成為教育輸出國。由教師張輝誠自創的學思達教學法,連結許多教育資源,包括薩提爾模式、數位學習平台、科技工具等,持續擴散到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科領域及海外各地,真實樸素的改變了學習的樣貌。(圖/未來FAMILY提供)

全球教育改革浪潮風起雲湧,不但涵蓋知識、能力與態度的「素養」(competency)成為最熱門的關鍵字,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提出,個人與群體的「福祉」(well-being)是更寬闊的教育目標。來自台灣教育創新之一的學思達教學法,其實與這樣的改革趨勢不謀而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一,學思達翻轉傳統的師生角色。老師將學習權交還給學生,透過好的提問、豐富的補充教材,引導孩子從自主學習邁向終身學習,培養思考、溝通、合作、表達、創新等能力。

其二,很多加入學思達的老師,往往因為不滿於現狀而尋求改變,重新點燃教學熱情的同時,也看見孩子上課時發亮的眼神,共同創造一種well-being,邁向成長之路。

學思達推廣至今已邁入第六年,透過連結許多教育資源,包括薩提爾模式、數位學習平台、科技工具等,持續擴大運用面及影響力。學思達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研究所,橫跨文、理、工、藝術、醫學等不同領域,適用於都會、偏鄉、一般或明星學校。不僅如此,同時從台灣輸出到海外,觸角延伸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及美國等地。

「未來幾年,我的主要目標是開始催生一所又一所學思達專校。」今年6月,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在臉書上公布辭去教職,捨棄拿軍公教退休金的機會,就是為學思達的下一步新發展預做準備及規劃。

投入學思達,持續自我學習改變

教育現場有很多認真教學的老師,但傳統單向的講述教學不僅可能讓學生失去持續學習的動力或大量學習的機會,就連老師本身也容易感到倦怠或茫然,不知為何而教。

新竹縣博愛國中理化教師謝彩凡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她談到,自己以前教書很「鴨霸」又很填鴨,很會逼學生,每節課都要考試、考完馬上訂正。因為教出來的「成效」很好,也不會想參加印象中「無聊」的研習,但教書教到第九年,謝彩凡就開始有嚴重的倦怠感,萌生辭職的念頭。直到三年前無意中聽到張輝誠和葉丙成老師的演講,教學的生命就此改觀。

「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誰是張輝誠、誰是葉丙成,是為了聽完演講後跟朋友聚餐而去的,」謝彩凡沒料到,這場演講帶來極大的震撼,讓她體會到「如果要繼續教書,就一定要改變」。後來她積極參加各種研習,發現學思達是最樸實的,最能夠在每一節課改變教室的風景。

「你會發覺每一堂課都不一樣,因為拋出同樣的問題給學生,每個班級會有不同的想法,有的連老師自己都沒想過。」謝彩凡舉例分享,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時,有學生問帕斯卡原理是否也適用,大家一起討論、澄清,上課變得很有趣。不只學生成長,老師也跟著成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