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3報告以「中國」稱呼對岸 國防部釋疑

2018-12-14 19:10

? 人氣

定位為國家級的國防智庫「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3份研究報告,內容中有以中國稱呼對岸,引發外界關注。(資料照,蘇仲泓攝)

定位為國家級的國防智庫「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3份研究報告,內容中有以中國稱呼對岸,引發外界關注。(資料照,蘇仲泓攝)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今年五月一日在總統蔡英文主持下風光揭牌,相隔7個月,終於分就「2018國防科技趨勢評估」、「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2018印太區域安全評估」發布研究報告,內容引起關注。不過觀察發現,報告中有以「中國」稱呼對岸,而非國軍常用的「中共」、「大陸」、「中國大陸」,外界好奇代表國防部是否「風向轉變」,國防部今(14)表示,國防院出版的3份報告各章節由不同研究員撰寫,因此才有不同稱呼,「無須過度解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政軍發展報告:對台更改名稱施壓

這3份報告中,在中共政軍發展部分指出,中國對於更改台灣名稱的方式,施加更大的壓力。讓演藝圈藝人、國內外民眾對於中國主觀認定的遊戲規則加以接受,對於違反的個人和組織則予以抱負,而在中國得逞的情況下,持續以威逼利誘行銷「一中」。

對台戰略「首戰即決戰」

此外,中國強調對台作戰戰略是以「首戰即決戰」、「美軍未到,戰爭已定」為方向。報告中建議我應強化各項軍事掩體設施及重要目標的防護能力,並努力提升自身戰力,同時後周邊國家合作交流,並表示中國進行軍事組織調整後,指揮系統尚需時日驗證,「這是台灣可以提升戰力的一段寶貴時間」。

和我方因應中國的「創新、不對稱」不同的是,中國對美國則是以「反介入、區域拒止」為方式應對。該報告並舉2015年3月,共軍運八、運九軍機開始執行遠海長航訓練,單以去年而言,在我東部空域就進行至少12次的飛行,其中還包括能夠飛抵關島轟炸的轟六K型機,以及多款反彈道飛彈、反艦飛彈、核潛艦、新式戰機投入服役,這些都顯示中國能夠就阻止美軍介入的這個戰略上的強化。

國防科技趨勢報告:國軍應善用地形優勢,使敵軍行動複雜化

而在國防科技趨勢部分則表示,國軍應善用地形的優勢,建構彈性化無人載具,無論是能夠實施長程打擊能力的UCAV,或是可以在一般道路上起降的UAV;前者在主力戰機吃緊時,可以配合使用,對於敵方的防空飛彈也能產生消耗作用,後者則因部署容易,不易遭到掌握反制,進而造成敵軍作戰遲滯,使其行動複雜化。另外就長程打擊力的差距,應就我方現有的飛彈為基礎,發展新一代能夠壓制對方的武器。

國防部對於報告中關於「中國」用法澄清,強調該院此次出版的3份年度報告,各章節由不同研究員所撰寫,以致有「中國」、「中國大陸」等不同的表述方式,請外界無須過度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仲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