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被避談的性,被粉飾的傷痕

2018-12-15 05:20

? 人氣

「性侵,從來就不是遙遠的新聞報導,而是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資料照,Pixabay)

「性侵,從來就不是遙遠的新聞報導,而是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資料照,Pixabay)

熟悉的故事與傷痕

日前,閱讀了貴刊文章《性教育不嫌早!因為施暴者永遠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文中引述了一名受性侵女孩的經驗,提到她小一時因父母工作的緣故,得寄住在親戚家過夜,而與表哥、表弟同寢,因此遭到就讀國中的大表哥多次性侵得逞,且前後長達三年之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的故事,並不陌生。我的好友筱萍(化名)也有相似的經驗,只是較為幸運(?)的是她是性侵事件的目擊者。「就讀國中的表舅,會趁早上長輩在忙的時候,偷偷把睡在我旁邊的表妹抱進他房裡,」她說:「表妹那時才三歲又幾個月,而我也沒大她多少。那時候表妹只知道表舅很色,把她帶到房間裡一直摸、一直摸。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那是性侵,只曉得離表舅愈遠愈好……」

幼時被性侵跟媽媽說,結果換來的卻是責罵…(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2015年未成年性侵受害者每年的通報案件高達2667件,甚至有些兒童受到性侵後家人卻不以為意。(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但施暴者從未就此停手,而是繼續食髓知味。「每次醒來,看到身旁的表妹不見,我就會去表舅的房間看,如果門簾是拉起來的,我就知道表妹又被欺負了,」然而,不管筱萍如何敲打,那扇門仍舊緊緊關閉。過了很久,「表妹再出來的時候,像是被玩過後丟棄的玩具,任由表舅抱到外庭,兩眼呆滯坐在地上。」

「我曾跟大人告過狀,但是表舅的母親也只是叨念他幾句而已。大人們對整起事件的態度竟是避而不談、沉默以對,彷彿只要不說破,和諧而美好的日子就能繼續生活下去。」性侵事件就這麼暗自持續了數年之久,直到筱萍和表妹上了小二,才總算搬離了親戚家,遠離施暴者的狼爪。

「如今事過境遷,更沒有人會相信了。要是那時候學校有性教育,告訴我們表舅做的事就叫做性侵,或許我們還有機會揭發他的罪行、為我們的權益發聲,」而不是成為被粉飾的傷痕,隨著不堪的童年回憶,被默默地藏在回憶的一隅。

性侵,從來就不是遙遠的新聞報導

性侵,從來就不是遙遠的新聞報導,而是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許多人以為性侵是陌生人所為,但其實更多時候卻是熟人,甚至是家人所為。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的統計資料顯示,性侵加害者為陌生人的比例不到一成,有九成以上為受害者所認識的人,除了師長、同學、朋友、鄰居之外,甚至還包括旁系或直系親屬、男/女朋友等。

此外,性侵的案發場所僅有三成多是在非私人住所,其他將近七成的比例為私人住所,像是被害人住所、加害人住所或是被害人親友的住所等,顯示性侵不會只發生在暗巷或空屋,更多時候是在受害者所熟悉的地方。

從2007年迄今,未成年性侵受害者每年的通報案件都將近有二千件,2015年還高達2667件。其中,未滿六歲的受害者在近十年來,亦有近百起的通報案件。若再加上案件黑數,數據可能會更驚人。誠如貴刊文章《性教育不嫌早!因為施暴者永遠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所述,性教育不應以「適齡」的觀點予以限制,更應以「適發展」的角度思考,只要孩子需要,就要給予學習與教導的機會。因為教育不僅是知識學習而已,更多時候還給予了孩子力量,讓她/他們能為自己的權益說話,甚或是為了別人遭受的不公義挺身而出。

 

對於性教育,不該再用「這等以後學」或「長大了自然就懂」作為搪塞的藉口,畢竟,性侵者絕對不會有「適齡」的觀念。社會若仍一再恐性、避談性,以沉默代替性教育的結果,反而只會默許性侵加害者的行為,並讓同樣的悲劇不斷上演……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關心性別議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