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這檔基金,就沒有現在的0050!約翰伯格力推發行,績效打趴90%主動型基金

2022-08-10 09:40

? 人氣

領航500指數型基金是被動投資的濫觴,它的成功讓ETF盛行。(圖/翻攝自Freepik)

領航500指數型基金是被動投資的濫觴,它的成功讓ETF盛行。(圖/翻攝自Freepik)

在一系列事物的配合、起動後,被動投資在1970年代初逐漸開始浮現。由於經紀人佣金是由美國聯邦政府管理,因此當時共同基金的交易成本很高昂。持有幾百支股票的指數型基金,得支付高額的內部費用。銀行發起好幾檔機構投資人的指數型投資組合,但是它們的買賣都受到限制,且在績效方面的成就也很有限。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1975年對固定佣金比率撤銷管制規定,因此降低共同基金的交易成本;接著到了1976年,美國國內市場上出現第一檔公開的指數型基金。本章內容簡短概略的敘述,包括被動投資的誕生,以及由領航集團最早推出的第一檔公開的指數型共同基金,同時說明這檔基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指數型投資組合的初嘗試

在1971年,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的約翰.麥克奎恩(John A. McQuown)與威廉.弗斯(William L. Fouse)兩人,是最早的私募指數型投資組合的先驅者,他們負責管理新秀麗公司(Samsonite Corporation)退休金帳戶的6百萬美元。這個退休金帳戶的設計,是要追蹤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的等權指數,其所採用的是,類似1960年代早期研究論文裡描述的方法。很可惜的是,由於美國政府規定的固定費率,因此造成高額佣金成本,使得執行這項策略幾乎像是惡夢一場。這個方法在1976年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值加權的標準普爾500指數。

位於波士頓的百駿財務管理公司(Batterymarch Financial Management),同樣也在1971年開始單獨從事指數投資。發展這項投資策略的,是該公司的兩位共同創辦人傑洛米.葛藍頓(Jeremy Grantham)、迪恩.里巴倫(Dean LeBaron)。儘管當時沒有人願意採用這項投資策略,但是他們卻在1972年獲得《退休金與投資》(Pensions & Investment)報社頒發的爭議成就獎(Dubious Achievement Award)。兩年之後,也就是1974年12月,百駿財務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吸引了第一位顧客上門。

位於芝加哥的美國國家銀行(American National Bank),同樣也在1974年成立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共同信託基金。該檔基金是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雷克斯.辛格費德(Rex Sinquefield)的作品。最低的投資金額是100,000美元;雖然這樣的金額對大多數的個別投資人而言過高,不過至少該檔基金是開放給投資大眾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