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產業與能源轉型之入門磚—智慧電錶

2018-05-20 09:00

? 人氣

台北市健康公宅智慧電表。(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北市健康公宅智慧電表。(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管是台灣最近爭議的深澳燃煤電廠啟用、亦或是離岸風電設置所帶來的環保議題,面對以後廢核所產生的可能缺電缺口,在開源不易且面對未來不管是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新形態用電需求下,如何有效率的管理能源成了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而智慧電錶的推廣即是此入門磚。行政院2017 年起推動低壓智慧電錶裝設,預計今年 20 萬戶、民國 109 年 100 萬戶、113 年 300 萬戶。台電表示,以 6 直轄市當範圍先裝設,挑選用電量較大的街區做為基本單位安裝。6 直轄市中以雙北優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過去為何推不動智慧電錶?

根據前行政院長林全的說法,過去台灣低廉的電價以及便宜的人工抄錶才是目前台灣安裝率超低的主要原因。如果全台1300萬用戶全都要裝設智慧電錶,那就得先花800億元台幣,這還不包括控制中心建置與維運費用。而目前台灣每戶每月人工抄錶費用為5元,1300萬用戶總共也才6500萬元一個月,一年費用約為7.8億元,故以現在階段投資智慧電錶的回報率太低才是目前不普及的主因。

就是因為人工抄錶每月每戶為5元,對於人工抄錶這種毫無技術門檻的工作,台電過去甚至可以再壓低這抄錶的薪資,循環之下,台電更沒有動力想要取代這人工抄錶,而這種狀況恰恰正是造成目前血汗狀態充次於台灣的主要原因,藉由較低技術門檻壓低勞工薪資,造成高工時,低薪資的狀況,其對於目前美日韓等極力發展的智慧電錶當然顯得意態闌珊。而發展新一代智慧電錶雖然先期成本很大,但後續技術研發透過專利與營業秘密的保護,以及提升產業水準的回報將更為驚人,並同時因為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化石燃料的發電廠,改善台灣空氣品質。

為什麼需要發展智慧電錶?

智慧電錶除了擺脫傳統機械裝置改為數位化以外,更透過無線傳輸模組可以擺脫人工抄表。發展數位電錶並不只為了擺脫人工抄表而已,透過數位化與遠距即時傳輸,電力公司可以掌握各個家庭即時用電狀況,消費者可以在手機APP上了解自家能源使用情況,台電也可以根據大數據實施差別用電費率,引導消費者在使用電量更有經濟效率、這也是物聯網在能源上面的運用。

智慧電網才是智慧電錶的終極目標

而發展潔淨能源幾乎是全民共識(至少全民對於發展核五,大概興趣缺缺,爭議只是在於現有核能設施的未來),新一代(離岸)風力、太陽能等能源有可能透過各個家庭自行發展並透過電池儲存,日本在311福島核災後,充分體分到集中式且靠核能的發電系統在天災來臨時非常危險,故大力發展替代能源,在311六年之後的2017年,日本在全國設立了大大小小總計逾4千座太陽能發電廠,自宅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發電的戶數更超過2百萬戶,人均太陽能裝置容量全球第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