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非賣品,也不應拿來營利」南韓《打破新聞》總編輯:最重要是有品質的新聞報導

2018-05-19 16:25

? 人氣

《打破新聞》(KCIJ)總編輯金鎔鎮表示,南韓總統朴槿惠被彈劾,是公眾輿論壓力下導致的結果,如果沒有社群網路的協助,這個抗議運動不可能成功。(資料照,美聯社)

《打破新聞》(KCIJ)總編輯金鎔鎮表示,南韓總統朴槿惠被彈劾,是公眾輿論壓力下導致的結果,如果沒有社群網路的協助,這個抗議運動不可能成功。(資料照,美聯社)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邀請各國專業新聞記者一同討論關於「網路新衝擊、社群媒體、假新聞與民主」等議題,《打破新聞》(KCIJ)總編輯金鎔鎮以「燭光革命-韓國的網路媒體與獨立調查新聞」為題,分析韓國獨立媒體的貢獻與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鎔鎮表示,國家情報院院長元世勳,因涉嫌收賄與操縱選舉,違反國家情報院的法規,被警方逮捕,被判刑要坐牢4年。當時國家情報院利用幾千個假的推特帳號,在網路發表對南韓總統候選人文在寅不利的輿論,利用網軍操控政治言論的行為,被新聞調查組織揭發。

金鎔鎮說明,近期的「文金會」讓大家非常驚豔,去年南北韓還處在戰爭崩潰的邊緣,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北韓總理金正恩也即將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朝鮮半島對和平的發展出現許多戲劇性的變化,他認為韓國政權轉換可能是最大的因素。

20180519-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圖右為《新聞打破》(KCIJ)總編輯金鎔鎮。(黃宇綸攝)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圖右為《打破新聞》(KCIJ)總編輯金鎔鎮。(黃宇綸攝)

談朴槿惠彈劾 金鎔鎮:沒有社群網路協助,抗議運動不可能成功

2017年南韓總統朴槿惠被彈劾,是公眾輿論壓力下導致的結果,一開始其實只有幾百人,後來漸漸演變成百萬人的抗議示威,金鎔鎮認為,如果沒有社群網路的協助,這個抗議運動不可能成功。他說明,如果主流媒體不報導,大眾很難得知事件的真實樣貌,但彈劾朴槿惠的抗議活動,有成千上百的草根網路組織進行策畫,同時在社群軟體上直播抗議行動的現場畫面。在數位科技的時代下,不再讓傳統媒體獨自擁有播送的權力。

金鎔鎮說明,反朴槿惠運動中,主流媒體的立場是支持朴槿惠的,甚至將抗議活動的新聞報導製作成負面形式,但因為網路上充斥著抗議現場直播的畫面,讓民眾不被主流媒體綁架。金鎔鎮表示,韓國的獨立媒體的存在,就是為了揭發主流媒體無法報導的真相。

《打破新聞》 資金來源靠訂閱費 不接受廣告、企業贊助

金鎔鎮表示,韓國的獨立媒體《打破新聞》是由一群在爭取新聞報導自由被開除的調查記者組成,成立調查報導中心,資金來源為會員的訂閱費用,不接受廣告進駐和企業贊助。一開始甚至沒有攝影棚,以辦公室的窗戶作為背景,第一集的製作內容播出後,受到民眾廣大迴響,點閱率也突破百萬人次。每一年調查報導中心會詢問民眾為何願意加入成為會員,大部分都是對主流媒體失望、對新媒體不具有信心。

金鎔鎮舉例,《打破新聞》曾經揭發了韓國大型企業三星集團總裁的醜聞事件,因為三星集團有廣告進駐媒體,主流媒體難以曝光對三星不利的消息,因《新聞打破》作為一個非營利性質的獨立媒體,擁有特別的資金來源,不受到企業與政府的干預與限制,給予民眾最真實的報導內容。

「新聞是非賣品,也不應該拿來營利」金鎔鎮表示,最重要的還是有品質的新聞報導,《打破新聞》的存在是為了讓公眾知道他們有權知道的事情,這也是非營利媒體存在的價值,期盼非營利的調查性報導,會為新聞學帶來新紀元。

台大新聞所教授:非營利媒體只要能得到公眾信任,就能在媒體地景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認為,《打破新聞》採取非營利的經營模式,製作調查報導影音專題,揭發韓國政經問題,讓執政者付出代價,讓保守政權不再能控制言論自由。

20180519-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圖右為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黃宇綸攝)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圖右為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黃宇綸攝)

林麗雲表示,《打破新聞》傳承了韓國新聞界追求言論自由、社會改革的理念。在公共媒體調查失能的情況下,持續做調查報導,也意識到政治與商業力量對新聞的限制,而採取非營利的經營模式。她認為《打破新聞》不只是韓國言論自由重要的里程碑,更指出非營利媒體只要能得到公眾信任,就能在媒體地景中扮演重要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宇綸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