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影響 「反左膠」、「拆大台」、「食花生」成香港民粹特徵

2018-05-19 13:30

? 人氣

受文化研究、社會學理論、順奉左派主義的人被稱為左膠,民眾認為左膠最終會向政府妥協、出賣運動,四處張貼堤防左膠的海報。(黃宇綸攝)

受文化研究、社會學理論、順奉左派主義的人被稱為左膠,民眾認為左膠最終會向政府妥協、出賣運動,四處張貼堤防左膠的海報。(黃宇綸攝)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19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辦「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邀請各國專業新聞記者一同討論關於「網路新衝擊、社群媒體、假新聞與民主」等議題,香港時事評論員、《城寨》創辦人劉細良以「網絡媒體時代的港式民粹」為題,說明香港因新媒體下所影響的民粹運動,也鼓勵大家勇敢迎接新媒體的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香港出現了新的改變,「反左膠」成為新一代的潮流,劉細良表示,受文化研究、社會學理論、順奉左派主義的人被稱為左膠,民眾認為左膠最終會向政府妥協、出賣運動,四處張貼堤防左膠的海報,讓當時主催得學聯、學民思潮等傳統民主菁英取向遭到打擊。

民粹主義興起 在香港演變成拆大台行動

劉細良表示,除了反左膠,香港民眾更執行「拆大台」,年輕人認為社會運動不需要一個從上而下的領導,即所謂的「大台」,認為大台是壓迫人民的工具,在政治領域上,總是由菁英代表群眾去談判,新媒體的出現,讓群眾開始反思「為什麼你有權代表我?」民粹主義的興起,在香港演變成拆大台行動,最後大學學生會也退出學聯。

「新媒體的出現,是權力的改變」劉細良表示,以前媒體的權力掌握在資本家與政府手上,新媒體出現後,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權力顛倒過來,轉移到人民手上,除了是一種解放,也是媒體革命的時代。

《城寨》創辦人劉細良以「網絡媒體時代的港式民粹」為題,說明香港因新媒體下所影響的民粹運動,也鼓勵大家勇敢迎接新媒體的時代。(黃宇綸攝)
劉細良表示,以前媒體的權力掌握在資本家與政府手上,新媒體出現後,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黃宇綸攝)

新媒體同時翻轉了傳統所認為重要的價值,劉細良表示,新媒體與政治互動後,談論的內容都是政治的八卦,政治八卦對傳統學者來說是庸俗的內容,但卻成為現今民眾愛看的東西,「食花生」成為香港民粹政治的特徵,劉細良認為,很多民眾以旁觀他人的互相攻擊為樂,完全顛覆了對傳統價值的認定。

KOL政治現象 發揮本土主義精神

劉細良認為,現今香港出現「KOL政治(Key opinion leader)」即「關鍵意見領袖」,指在社交網絡有一定數目的追隨者。KOL政治為庶人政治,除了反菁英心態,更不需要合理的邏輯政策論述,他們期望的是情感的聯繫,發揮本土主義精神,成為香港民粹的特徵。

「香港新媒體所影響的民粹運動視一面雙刃劍」劉細良表示,爭取香港民主是為了抗衡中共干預,但也產生負面影響,讓社運和政黨影響力瓦解,誘使中共不斷以「反港獨之名」擠壓香港自由的空間。「民粹抗共會帶來什麼?會不會演變成另一波的民主運動?」劉細良表示,雖然這些都不確定,但會帶著更小心、懷疑的態度,藉由自己的實踐去更加了解,也相信「新媒體將會改變整個香港,甚至整個世界」。

張鐵志:新媒體資訊碎片化,開啟「假新聞時代」

《新活水》雜誌總編輯張鐵志認為,新媒體容易抓住新一代所關注的議題,表現手法跟方式也很新穎,但新媒體提供的資訊常過於碎片化,讓民眾逐漸喪失理解新聞全貌的能力,甚至開啟「假新聞時代」,比真新聞更有傳播效果,導致人們越來越不容易追求真理,喜歡觀看本來就已經相信的事情。

《新活水》雜誌總編輯張鐵志認為,新媒體容易抓住新一代所關注的議題,表現手法跟方式也很新穎。(黃宇綸攝)
《新活水》雜誌總編輯張鐵志認為,新媒體容易抓住新一代所關注的議題,表現手法跟方式也很新穎。(黃宇綸攝)

張鐵志表示,年輕世代對網路是很直接的反應,新媒體更顛覆了以往民眾與政客的互動,他認為能掌握群眾情緒的素人,就會成為民粹時代下最眾所矚目的政治人物,雖然民粹抗共未來的發展性尚不明確,但相當值得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宇綸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