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宋能偏安152年,南明卻很快就滅亡了?政權2大缺點成關鍵,連自家人都不願支持

2021-12-18 09:00

? 人氣

明末清初,因明朝朱家的皇權長久敗壞,且許多士人認為弘光皇帝不具合法性,導致南明政權無法成功。(示意圖/取自Pexels)

明末清初,因明朝朱家的皇權長久敗壞,且許多士人認為弘光皇帝不具合法性,導致南明政權無法成功。(示意圖/取自Pexels)

崇禎皇帝自殺後,按理說皇位應該由太子繼承,可是混亂之中太子下落不明,甚至生死未卜。如果活著,明朝就有新皇帝;如果確定死了,明朝也可以循體制再選一個皇帝。但偏偏太子生死不明,於是這兩種繼承狀況都不適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馬士英為首的一群大臣擁立了弘光皇帝。弘光皇帝的父親是福王朱常洵,朱常洵的母親是鄭貴妃,正是先前造成萬曆朝士大夫與皇帝齟齬、再造成士大夫分派傾軋的核心人物。回溯這段歷史,很顯然地,在許多士人心中弘光皇帝不具備合法身分。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明朝朱家的皇權長久敗壞,又受此巨大打擊,要復原太困難了。

明朝朱家的皇權長久敗壞

滿清政權入北京沒多久,有人告密說找到了崇禎的太子。這對滿清來說極度棘手。他們可以堆給崇禎皇帝許多的榮崇尊敬,反正他不會回來干預變局。太子卻不一樣,如果真的找到太子, 依照滿清此時為拉攏民心而擺出的姿態,理應將政權交還給太子,重新扶立明朝。

又是范文程當機立斷做了決定,宣布找到的太子是假的,立即將假太子殺了。這當然不是范文程掌握了什麼證據,能夠判斷太子身分真假,而是從政權利益上考量,不容許有一位太子跑出來攪局,趕緊除掉為妙。

奇妙的是,北京這邊殺了一個假太子,在南京那邊又冒出另一個崇禎太子。這造成了比北京更嚴重的政治危機,如果證明太子還活著,弘光憑什麼繼續當皇帝?馬士英等人也判斷這名太子是假的,將他關押起來。

這其實是明朝皇權敗壞、歹戲拖棚的延續。士大夫捲入皇帝的家務事,而且愈捲愈深,以至於皇室的糾紛都會放大而引發外朝政爭。以常理論,會覺得明朝已經明確危在旦夕了,怎麼還有餘裕可以內鬥?然而明朝朝廷就真的已經超越常理,結構性的缺點使得弘光朝還是大鬥特鬥,很快就鬥失了南京根據地。

弘光皇帝、南明政權不具合法性

後來的歷史將「南明」當成正統,然而回到歷史現場,當時就連留在北京的許多明朝官員都不承認南方這位皇帝,更遑論南方這個朝廷。對這些人來說是痛苦的選擇,外來的政權和遠在南方由福王兒子登基的政權,哪一個比較值得認同?之所以痛苦,因為沒有必然的答案。

南方的政權雖然姓朱,但那位皇帝不是由太子升任的,也沒有經過任何合乎禮儀的程序選出。更麻煩的是,那位皇帝及其朝廷,是清楚地掌握在不同、甚至敵對的派系手中,相較之下,滿清朝廷至少還給漢人官員占住位子的機會。

所以不像北宋滅亡時,大部分官員都認同趙構在南方建立的新政權,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隨著南遷繼續奉獻心力。「南明」政權在吸引人心上,甚至很快就顯示出還不如剛入關的滿清。

多爾袞及其身邊的策士很快理解了這個情況,於是沒有長期停留在北京,隔年便發兵南征。

作者介紹|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為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與標竿。

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臺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 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臺北電台「楊照說書」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藝集講堂」開設長期課程。著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文學文化評論集、現代經典細讀等著作數十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不一樣的中國史12:從八旗到洋行,天朝震盪的時代──清》(原標題:崇禎太子案及南明的結構性缺點)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