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莊園、32個品牌、上百戶可可農!揭密屏東如何從遍地檳榔園翻身成為可可之鄉

2020-12-20 08:30

? 人氣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8年屏東縣的可可種植面積只有約38公頃,是全台可可最大的種植縣市。優良的氣候環境與加工技術,驅使台灣得以製造出全世界加工里程最短的「Tree to Bar」巧克力,而屏東也藉著一顆這樣「夢幻」的可可果,讓老農村裡看見新生。

過去,屏東縣內埔、萬巒等等客家莊放眼望去是滿滿的檳榔園,但由於檳榔根淺,水土保持不易,在政府開始鼓勵檳榔園廢園、轉作,與台灣食用檳榔的人數逐漸減少後,需要高溫多雨以及遮蔭環境的可可樹,就這麼開始悄悄出現在檳榔園之間,高高的檳榔樹就成了可可樹現成的靠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最短距離!走進產區便能看見「Tree to Bar」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8年屏東縣的可可種植面積只有約38公頃,是全台可可最大的種植縣市,致力於推廣可可產業的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處長陳麗萍表示,「因為屏東的可可大多兼種於檳榔園中,因此難以計算實際面積。」為了徹底了解屏東的可可產業,陳麗萍於2018年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執行盤點屏東可可的種植面積,推估屏東可可的種植面積在200公頃以上,與2014年時調查栽種面積僅105公頃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專家投入研究可可種植技術、加工技術,可可逐漸在屏東紮根。雖然難以比擬全球其他產區的種植數量,「但在屏東,我們可以看到可可樹、可可果莢的採收、發酵、曬豆,接著後面處理烘豆、加工製成巧克力。」與屏東縣政府一起扶植可可產業的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局長傅桂霖認為,從種植可可樹到一路做成巧克力,這樣「Tree to Bar」的技術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巧克力最短加工里程的產區,是少數能夠兼具種植與加工技術的國家,也是優於其他可可產區的關鍵。

由於世界上多數可可都是由歐洲國家及大型企業做加工,那些全球可可種植大國,如象牙海岸、迦納,有許多可可農民一輩子都沒吃過巧克力,甚至也不知道可可就是製成巧克力的原料,更別遑論他們的工資買得起這些巧克力。但幸運的是,通通在台灣就能夠完成!

為屏東農村再造新生!從小可可果農走向大莊園

儘管台灣可可豆產能條件無法與迦納、象牙海岸這些可可生產國匹敵,而加工環境、產量又難以企及比利時、德國這些可可加工國,但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蘇南維認為,台灣許多小型農戶以「農」為核心,發展成結合觀光的「葡萄酒莊園」形式,可能是台灣可可的契機。而傅桂霖也提到,屏東在地的「可可莊園」,不僅融合農業生產,結合觀光休閒、科學教育等邁向莊園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可可」帶動了屏東的區域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外,也於在地創生的同時,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屏東這塊土地,實現真正的發展永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