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老靈魂的美好:《老物潮》選摘(1)

2016-02-13 05:50

? 人氣

熟悉的朋友會形容我:「這個人體內住著一個老靈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靈魂何時開始進駐,實在不可考,印象中,小時候被阿姨取了一個綽號,叫老ㄍㄨˊㄥ(閩南語),也許,就從那時候開始吧?

從小,在路上看見老一點的街景會駐足,聽到老人家講老故事會湊耳朵去聽,對於逝去的歷史,總是多了一些捨不得的感情,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入老物的收藏,似乎也不是偶然。

家中捨不得丟,也不知道往哪擺的東西,自然而然會成為我的收藏品。高中時期買了第一個老鐘後,收藏的世界,開始往外擴展。一轉眼,超過二十年,這個老靈魂轉瞬已資深。

老靈魂是孤獨的。多數時間,一個人住著,欣賞著旁人無法理解的老與美,總想嘗試握住即將消逝的美好。

老靈魂在兩個情況下最為滿足。

情況一,遇到對頻的老東西。對頻,很難解釋。不是「老」的就一定對頻。要能勾起你的目光、你的回憶、你的想像、你的美感。有時,能夠挑起你的情緒,或可以串起你的其他收藏,就是對頻。至於不對頻的,即便是老東西,老靈魂也難免挑食。

情況二,遇到另一個老靈魂。一路走來,遇到曾經有過共同經驗的另一個老靈魂。不管是在街頭撿家具;或是在拆屋現場找老磚、老門牌;或者曾被眾人嘲笑收藏的破爛逐漸在市場流行起來……那種慧眼獨具的光榮感,都會創造老靈魂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

偶有機會,遇到各行各業的老靈魂,會讓兩個原本在平行時空的人,瞬間彷彿相識多年。

這麼多年來,就這樣在收藏的這條路上走著,時而一個人,時而結伴。直到十多年前,才興起把自己收藏的故事,逐一寫下,放在部落格。想像著有一天可以出版,讓老靈魂們在空中相遇(天啊,好驚悚的說法)。或者更具有企圖心的說法:這些故事也許能喚醒人們,原本就住在心中的老靈魂。

十多年來,一點一滴地在部落格寫作。近年在出版社編輯再三催促下,認真往「出書」方向前進。

創作的時間拉得太長,轉眼間,台灣(也許可以說是國際)的潮流,速度飛快且持續往前,讓我的單純動機與牛步撰寫進度,有著相當的壓力。普普風、工業風、古董家具看得我目不暇給。這十多年來,台灣的各項產業,不論是旅遊、流行文化產業,「老東西」似乎已占有一席之地。文青咖啡一定要有幾張老沙發;二手書店擺幾個老櫃子、老燈具作為身分識別;文創市集擺出來的陳列,有老皮箱就更是到味。各個城市中,食衣住行的店面,植入老屋兩字,肯定加分。懷舊,似乎已悄悄成為主流。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滿街都是懷舊了,你還寫一本老東西的書來湊熱鬧?

只有釐清自己的思緒,再三確認初衷,我要寫一本不一樣的書,才能勇敢地繼續寫下去。

除了不忘記初衷:分享老的美好,也希望趁機梳理、反省一下這一路走來的軌跡。 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軌跡中,藉由自身的反省和觀察,發展出一條脈絡。利用一個一個小故事,來串起一個一個心境。這些心境,似乎貼近了許多人的思維,只是供給需求間,以不同的方式來達到彼此滿足。轉化為各個形式的回憶產業,這些消費者和供給者,其實一直在社會中存在 。

民歌演場會、懷舊餐廳、電視廣告中,串起兩代的劇情、電影中免不了的時代題材、標榜原汁原味的傳統食譜、一段時間就會流行一次的古著經典,或者走入時尚圈的懷舊話題⋯⋯甚至,二、三十年前的廣告重新播放達到的共鳴。在我來看,都是老靈魂在作祟。一個個老靈魂們,投入創造的回憶產業。

我參與了。既然我已經看到了,不只是一條河,而是一種氣候,這本書,就是跟大家一起分享這個氣候。

 

https://youtu.be/3-gUaHrhdeM

《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遠流出版)書封。
《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遠流出版)書封。

*作者為懷舊收藏者,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桃園縣環保局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蘇拉圖是他在收藏世界與同好交流的筆名,請見「蘇拉圖ㄊㄨˊ鴉本」臉書粉絲專頁。本文選自作者新作《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遠流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