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長跨海橋隧組合公路,為何不受香港人歡迎?港珠澳大橋引發的五大爭議

2018-10-19 09:19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港珠澳大橋是繼廣深港高鐵之後,今年內第二個開始運作、連接中國大陸及香港兩地的重要交通基建。官方標榜港珠澳大橋可以令穿梭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構成「一小時生活圈」,促進三地交流及大灣區發展。但在香港觀察人士眼中,「硬體」上的聯繫難以促進香港人民心「回歸」,這條耗資千億港元的大橋由2009年動工至今,爭議聲不斷:超支延誤、到安全事故頻生、18名工人因工程喪生、中華白海豚一去不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廣東省內的基建不斷上馬,港澳地區交通流量逐漸見頂,到底有多少汽車會通過大橋?大橋是否具備當局預測的經濟效能?各方仍然存有疑問。

一些專家認為,大橋建造的過程中,由籌備、建造、監管、管理方面,其專業性和透明度,也遠遜香港以往其他工程,批評港府為了政治而倉促落實工程和趕工,政治凌駕專業,而三地處於「不對等」的狀態,港澳政府處於「被動」狀態,也令香港方面難以監督工程,降低了外界對工程質量的信心。

港珠澳大橋落實將在10月23日舉行開通儀式,BBC中文盤點了這項工程的五大爭議。

BRIDGE

(一)逾千億的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全長近50公里,主橋長29.6公里,有4個人工島及一條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世上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根據2009年的官方資料,港珠澳大橋總投資額原本預計是726億元人民幣,大橋主體建設的部分是370多億元人民幣,預計大陸出資約70億元;香港出資67.5億元;澳門則出資19.8億元,其餘數額將透過貸款解決。

主體建設以外其他相關口岸、連接部分就由各自政府承擔。

單是香港,港府至今合共向立法會申請了超過1200億港元撥款,用作大橋相關的工程,包括大橋的香港接線、人工島填海、口岸設施、屯門至赤鱲角的連接路等等。如果以香港人口約740萬人作計算,即是每位香港人為大橋工程支付1.6萬港元。近日正式通車的高鐵香港段耗資844億,兩項工程均被稱為「大白象工程」。

回到多年前,香港社會剛剛討論港珠澳大橋計劃時,港府並沒有完完整整地透露大橋主橋及附帶建設預測的整體費用。

BRIDGE
MAP

身兼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的公民黨議員陳淑莊說,「如果政府一早交代這項工程原來會過千億的話,倒頭來,市民、建制派就不會那麼容易支持這項工程,起碼當年沒有這麼多千億工程。」

目前難以計算大橋工程整個大項目超支多少,但從香港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的撥款中,可略知一二,例如2017年,香港政府透露大橋主體部分因為人工與材料價格上漲、設計與施工方案調整等因素影響,造成超支100多億元人民幣;而香港接線工程也從160多億,超支88億港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