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與中國的企業巨頭舉行了一場「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自2018年以來,國家領導人首度親臨如此高規格的企業家會議,顯示北京對民營企業——尤其是科技產業——的態度開始轉向積極支持。儘管習近平對科技富豪們釋出滿滿善意,但《經濟學人》和《彭博》皆認為,北京的一次示好恐怕依舊不足以讓中國科技業重拾往日輝煌。
該會議的與會者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小米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騰訊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化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以及華為創辦人兼執行長任正非等業界的重量級人物。習近平在會議中指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彭博》指出,早在座談會舉行前,科技股就迅速飆升,因為市場預期監管環境將會迎來轉折。

《經濟學人》報導,光是14日市場傳出座談會消息,阿里巴巴的股價就立刻飆升6.2%,市值瞬間增加約180億美元;其他科技巨頭如騰訊、小米的股價也跟著上漲7%。事實上,受益於人工智慧公司DeepSeek的突破,科技股近期已經開始回暖,香港恆生科技指數在過去一個月內漲幅達23%,阿里巴巴的股價更是飆升超過50%。
中國科技巨頭跌宕的10年
中國科技業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後便迅速崛起,創投資金湧入、企業市值暴增,馬雲與王興等企業家晉升為億萬富翁和全民偶像。然而,他們鉅額的財富和高調的行事風格引來中共高層不滿;2020年,馬雲更是在外灘金融峰會上公開批評國家的金管制度,等於公然踏上了挑戰北京的紅線。
隨後,中國監管機構不僅迅速叫停了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更是大舉整肅科技行業,從私立補教、網路遊戲到金融科技,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等企業相繼被重罰,一些科技富豪們被迫淡出公眾視野。根據《經濟學人》,2020年的監管風暴導致中國股市市值蒸發約2兆美元。
2023年起,北京當局逐步放鬆監管,釋放科技行業仍是中國經濟核心支柱的信號。《彭博》舉例道,2023年初,滴滴出行被允許重新開放新用戶註冊,結束長達兩年的封禁;同年,螞蟻集團的調查以10億美元的罰款告終,標誌著長達三年的監管審查終於劃下句點。
儘管監管力道減弱,中國的科技業仍深陷成長困境。由於國內經濟放緩、消費者信心低迷,導致產業難以重回過去的高速發展軌道。此次習近平與企業家們的對話,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點評「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大成果,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這次座談會給中國社會帶來新的強大鼓舞....在制度保障持續強化、創新動能加速釋放、市場空間深度拓展的有利環境下,民營企業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藍海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