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軍事技術快速發展,隱形戰機的生存能力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然而,中國近日研發出一款配備高階紅外線探測技術的「平流層飛艇」,據稱能在2000公里外發現並鎖定隱形戰機,包括美軍F-22、F-35戰機以及B-21隱形轟炸機等,假如技術為真,這項突破恐將對美軍隱形作戰模式帶來衝擊。
高空探測技術突破 隱形戰機難逃監視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科學家開發的這款飛艇,透過高空優勢與先進紅外探測系統,能夠居高臨下偵測隱形戰機的熱信號,即便戰機具備雷達吸波與低可觀測性塗層,仍難以完全規避偵測。
研究人員指出,F-35的機身表面溫度可維持在攝氏7.85度,以降低傳統紅外探測的發現率,但其F135發動機的排氣溫度高達726.85度,所釋放出的中波紅外輻射極為明顯。若在距離地表20公里上方的高空部署無人飛艇,並搭載碲鎘汞探測器及大口徑望遠鏡,便可利用大氣干擾最小的2.8至4.3微米紅外波長,從1800至2000公里外精準捕捉隱形戰機的熱信號。
此外,《騰訊網》指出,雖然從正面觀測F-35時,由於前向熱量較少,探測距離可能降至350公里,但透過多架無人飛艇構建監測網絡,即可擴大偵測範圍,彌補單一探測器的盲點,形成更全面的遠端監控系統。

平流層飛艇的挑戰
這類飛艇仍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由於體積龐大、速度緩慢,且本身不具備武裝能力,一旦被發現,可能成為攔截機或防空飛彈的攻擊目標。此外,雖然平流層飛艇可長時間滯空,但機動性有限,對應變迅速的戰場態勢可能缺乏靈活性。
美軍應對策略受限 隱形戰機恐難以躲避
中媒分析指出,這類平流層飛艇技術與2023年「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該氣球在美國領空滯留數日,最終在美軍擊落前持續蒐集情報。類似情境若發生於戰場,F-35等隱形戰機即便發現高空飛艇,也可能無法有效反擊,唯一的選擇恐怕是迅速撤離,以免自身熱信號暴露,遭受防空飛彈鎖定攻擊。

平流層飛艇的發展與軍事應用
中國早在2015年便成功試飛自主研發的「圓夢號」平流層飛艇,該飛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團隊研製,最高升限可達20公里,具備長時間滯空能力,並搭載高強度材料以應對高壓環境。這類飛艇不僅可用於軍事偵察,亦具備民用潛力,包括通訊中繼、氣象監測及森林火災預警等功能。
2019年中國科學家也主動披露,中國高空飛艇曾成功環繞地球飛行,經過包括美國本土在內的多個地區,展現其全球偵察與監測能力。這項技術顯示,中國正積極發展新一代空中預警與監控體系,未來若能進一步與現有衛星與地面雷達整合,將大幅提升中國對空中威脅的探測與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