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先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宣示將以特別預算提高我國防達到GDP 3%,《路透社》今(18)日則引用了知情人士說法,稱台灣將對美進行70億至100億美元的軍購,國防部則回應不予評論;而國造潛艦傳出將改為特別預算,國防部則未把話說死,稱「審慎評估」。
《路透社》報導指出,台灣正在跟華府方面商談軍購,這項軍購計畫目的是向美國表明台灣致力於防務,該軍購計畫將包含岸防巡弋飛彈(CDCM)以及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的火箭。報導也稱,台灣計劃提出一項特別國防預算,優先著重精準彈藥、防空升級、指揮及管制系統、後備部隊裝備以及反無人機科技。
對於國防預算達GDP 3%,國防部戰規司建軍規劃處長翁予恒少將回應,目前國軍的兵力整體規劃,均以敵情威脅審慎的評估籌獲項目,相關的重點目前規劃是建構部隊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以及有效應對灰色地帶應處,只要能夠滿足建軍重點的武器裝備,均為籌獲的標的,關於特別預算方面,會考慮敵情的威脅、戰備的急需、武器裝備的產能、交付的期程審慎評估規劃,以符合特別條例的一個需求。
另有媒體稱我國造潛艦可能改為特別預算,並稱國防部已經在規劃中,對此,翁予恒表示,目前為止所有的武器裝備的籌購,只要能符合國軍建軍重點,都是審慎評估的項目,目前關於所有建案項目未完成或獲得預算、未完成規劃之前,不便對外透露。
針對路透社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100億美元軍武一事,翁予恒回應,關於路透社引述匿名人士的說明,國防部「不予評論」,但是國防部每年均因應敵情威脅來滾動修調兵力整建計畫,並針對兵力整建項目會將軍購、商售跟自製三個方式來審慎評估,軍購並不是唯一管道,會依照需求來選擇最合宜的項目。
至於特別預算是否也有考慮官兵薪資福利、兵整研發或是目前填充遭凍結預算的業務費,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則說,特別預算編列有原則,戰備急需都是前期條件,將會依照這原則。至於細部規畫內容,如同戰規司所講,還在依照敵情威脅、聯合戰力評估做細部規劃,整體規劃比較具體後,國防部會跟外界詳盡說明。孫立方強調,所有預算都來自國家財力,整體編列依照政府政策指導,決定後再爭取全民支持也非常重要,怎麼跟民眾溝通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另國防部的文宣預算遭大幅刪除,國防部表示,文宣預算除了是在「認知戰攻防」上的重要支持外,也是國軍人才招募時的必要所需,因此文宣費遭刪的確會有重大影響,未來仍會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