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的ETF-元大台灣50(0050)即將在2025年4月進行拆股,這是台灣市場少見的大型拆股案例。雖然在台灣市場拆股並不常見,但在美國市場,包括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都曾多次進行拆股,為投資人帶來不同的投資機會。
為什麼要拆股?
企業進行拆股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
1.降低股價門檻:透過拆股降低單位股價,使散戶投資人更容易參與投資。舉例來說,如果一檔股票市價為1000元,以1比10拆股後,價格就會降至100元,大幅降低投資門檻。
2.提升股票流動性:較低的股價可以吸引更多投資人交易,進而提升股票的流動性。這對於機構投資人來說也更容易進行大額交易。
美股科技巨頭的拆股經驗
蘋果(Apple)
2020年8月進行4比1拆股,是該公司第5次拆股
拆股前股價約為400美元,拆股後降至100美元左右
拆股後至今,股價持續上漲,顯示投資人信心未減
特斯拉(Tesla)
2020年8月實施5比1拆股
拆股前股價已突破2,000美元,降低投資門檻的需求明顯
拆股後的特斯拉仍維持高度成長性,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
亞馬遜(Amazon)
2022年6月進行20比1拆股
拆股前股價超過3,000美元,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門檻過高
拆股後成功提升交易量,也讓更多散戶投資人得以參與
輝達(NVIDIA)
2021年7月進行4比1拆股
拆股時正值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
拆股後股價表現亮眼,已成為AI概念股的領頭羊
從美國科技巨頭的經驗來看,拆股確實能為企業帶來正面效應。然而,投資人仍應該注意,拆股並不會改變公司的基本價值,選股時還是要著重於企業的營運體質、成長性及產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