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決定對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而他所任命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強調,此一新變革最快能在4月份開始實施,如同先前針對兩大鄰居加拿大、墨西哥加稅時的反應,美國財經媒體也在第一時間整理出,新稅制可能影響、甚至出現漲價趨勢的歐盟(EU)進口商品列表,在此清單上能看到一系列常見的暢銷品牌,橫跨醫藥、汽車、家居、化妝品、酒精飲料乃至於奢侈精品,最終受到最大衝擊的群體,很可能還是普通美國民眾。
根據CNBC報導,美國在2024年合計從歐盟各成員國,進口約6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19.6兆元)各式商品,從海關數據來看,前三大歐盟進口美國的產業,分別是製藥、汽車與家居,其中又以藥品最大宗,總價值高達1270 億美元(約新台幣4.16兆元),特別當網紅減重藥Ozempic、Wegovy問世後,美國市場對此類藥物需求大增,而它們分別來自歐洲大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與禮來(Eli Lilly),假如對等關稅實施,所增加的成本、很可能就將轉化成售價,由消費者自行吸收。
Trump's reciprocal tariffs would hit these European Union products that Americans buy the hardest https://t.co/FtjYU7U0mk
— CNBC (@CNBC) February 13, 2025
其次受影響的則是汽車與家居產業,北美市場分別佔有一席之地的歐洲品牌,像是賓士(Mercedes)、寶馬(BMW)、富豪(Volvo)、福斯(Volkswagen)和福特(Ford),以及他們背後整個產業鏈,或是相關零組件的廠商,也將因為這個對等關稅而面臨衝擊。此外,在家居產業當中,來自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是美國主要的進口商之一,一旦關稅提高,這意味著受影響的不僅只是家具價格,還將包含從化妝品到珠寶、貴金屬、藝術品、葡萄酒與烈酒等眾多奢侈或一般消費商品。
看在川普眼中,他要的就是「公平」二字,任何國家徵收美國多少關稅,美國就會向他們徵收多少關稅,過去多年以來,許多國家都對美國採行不公平對待,他的做法沒有例外、也不必抱怨,不想被徵收關稅,對方只要取消關稅即可;或者也能改在美國本土生產製造,那就不會有進口關稅的問題。

白宮幕僚還幫總統列舉出,多個被視為「不公平貿易與稅收行為」,包含美歐之間的貝類與汽車貿易、美國巴西之間的乙醇貿易、以及美國印度之間的摩拖車貿易;甚至就連海外多國對美國科技公司徵收的數位服務稅,都被列入這份不平等清單之內。
對於關稅有著自己一套想法的川普,此次是鐵了心要執行,即使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此前曾設法替總統緩頰,表示特定產業(如製藥或汽車)可能會獲得一定程度的關稅豁免;但川普本人卻自己對媒體表示,「對等關稅不會有任何豁免。」不過,川普這種你不做、我也不做的粗暴公平原則,看在智庫或經濟學者眼中,基本上都認為總統根本搞不清楚國際貿易現狀,想執行對等關稅不只難度很高,未來也只會讓一般消費者,被迫承擔更高成本。

數據機構指出,單就歐盟一區而論,美國進口的商品多達1/4比例是藥品,其他還包含外科等醫療器材,或是疫苗、助聽器或人工關節的物品,假如真的實施對等關稅,「光是美國製藥產業,每一天得支付約1億美元(約新台幣32.8億元)的稅金。」
除非川普政府真的能讓這些企業,因為市場需求而改變生產基地,就像總部位於丹麥的諾和諾德,與主力設在愛爾蘭的禮來藥廠,因為美國市場對減重藥物的大量需求,近年來積極擴大在美國的生產線規模,否則很難不被他國採取報復手段,讓企業面臨更高額度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