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中國車企正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以比亞迪(BYD)為首的企業憑藉價格競爭力與技術優勢,不僅擴大市佔率,甚至衝擊長年主導該地區的日本車廠。這項市場變革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更改變了整個汽車供應鏈生態。
中國車企市佔率攀升,日系品牌優勢逐漸流失
日媒《日經中文網》表示,東南亞汽車市場每年新車銷售量達350萬輛,一直是日本車企的「大客戶」,然而近年來,中國品牌憑藉純電動車(EV)逐步搶占市場。根據調查公司MarkLines及各國汽車業界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車在東南亞六個主要國家中的五個市佔率均有所上升。
在印尼市場,中國車的市佔率從2019年的2%上升至2024年的6%。泰國與馬來西亞市場也分別達到12%與23%,比2019年幾乎為零的狀態大幅成長。在新加坡與菲律賓,中國品牌亦顯示出穩定增長趨勢。反觀日系車,在印尼的市佔率自2019年以來下降6個百分點,來到89%,泰國與馬來西亞也分別減少至76%與73%。
中國車企生產佈局加速,供應鏈重組成趨勢
除了銷售增長,中國車企也加快在東南亞的生產佈局。比亞迪於2024年7月在泰國啟動首座中國以外的正式乘用車工廠,長城汽車與上汽集團的「MG」品牌亦開始在當地生產純電動汽車。此外,比亞迪和廣汽計劃在印尼設立生產基地,浙江吉利控股與比亞迪也正擴展東南亞各地的經銷網絡。
隨著電動化趨勢加速,東南亞對電動車需求持續攀升。英國市場調研公司GlobalData預測,泰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占比將從2023年的10%提高至2030年的18%,2035年更將達27%。
日系車面臨挑戰,面臨減產與結構調整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1960年代相繼進入東南亞市場,然而因為電動化變革相對遲緩,漸漸被中國車企的積極布局給比下去。為應對市場變化,日產計劃於2025年9月前部分關閉泰國曼谷近郊的工廠,影響約1000名員工。本田則計劃合併兩座泰國工廠,產能減少逾50%。鈴木、速霸陸皆於2024年決定退出泰國市場。
隨著歐美市場提高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中國車企正加速在東南亞擴張,進一步蠶食日系車企的市場份額。儘管日系車目前在東南亞仍擁有較大銷售規模,但面對中國車的攻勢,若未能加快推動電動車戰略,恐將進一步喪失市場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