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4)日是西洋情人節,對絕大多數情侶來說,都是相互表達愛意浪漫的一天。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有部分人因為無法接受一段感情關係的結束,進而採取極端行為,例如騷擾、威脅等,也就是現代社會所稱的「恐怖情人」。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元彰表示。遇到恐怖情人,只是一味逃避並非上策,應勇敢尋求協助;不論是心理專業或法律單位,皆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徑。
日前一名年輕女子因嚴重焦慮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前往萬芳醫院精神科求助。精神科醫師許元彰從問診中發現,病人的集慮來源來自於前男友的不當行為。
據個案敘述,個案的前男友在兩人分手後,還是經常在其住家樓下徘徊,進行跟蹤與騷擾,甚至透過社群媒體或通訊軟體發送帶有情緒勒索意味的訊息,對個案長期施予心理壓力。更令人不安的是,該男子曾趁住所無人時潛入屋內,翻動個人物品並留下痕跡,使病人陷入極度恐懼,無法安心入睡,日常生活嚴重受干擾。
許元彰指出,恐怖情人通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情緒起伏大、占有慾與控制慾強烈,並試圖隔離伴侶的社交圈,他們往往缺乏理性溝通能力,傾向以怪罪、指責或暴力來維繫關係。
不僅止於身體傷害,更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這可能與個人成長背景及心理特質有關。例如,部分恐怖情人因自卑而害怕被忽略,透過「控制」與「獨占」來尋求安全感;另一部分則可能因過度自戀,無法接受伴侶不再以自己為中心,進而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此外,少數個案因精神疾病導致情緒失控,進而出現極端行為。
恐怖情人對受害者的影響不僅止於身體傷害,更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許多受害者因長期處於恐懼與壓迫之下,逐漸喪失對人際互動的信任感,甚至無法建立新的交友關係。
許元彰提醒,戀愛中的雙方應定期檢視自身在感情中的心理狀態,評估這段關係是否正向且健康,並保持理性,避免過度遷就或認同伴侶的不理性行為,以免助長更嚴重的後果。
目前醫界尚無針對恐怖情人提出專門的疾病分類,但這已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所幸,該名個案透過心理輔導、藥物治療及相關法律資源,焦慮情況已獲得改善,並成功遏止加害者的不當行為。許元彰醫師強調,許多受害者因害怕家人擔憂或擔心遭受報復,選擇隱忍不報,反而讓問題更加惡化,他鼓勵遇到類似困境的受害者應勇敢尋求協助,不論是心理專業或法律單位,皆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徑,唯有積極應對,才能真正擺脫恐怖情人的陰影。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