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時隔七年後習近平再度召開聚焦於民營企業的座談會。
座談會備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過去5年馬雲因為「炮轟監管」而低調行事,一度長居日本,回國後也極少露面,他的動向逐漸被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作「政治風向標」。

除了馬雲之外,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還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個月,在機器人領域和AI領域爆紅的兩家公司,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和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也出席會議。
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的視頻顯示,任正非、王傳福、王興興、雷軍,以及劉永好(新希望)、虞仁榮(韋爾股份)在座談會上發言。
習近平上次召開民企座談會是2018年,外部正值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美貿易戰,內部盛傳「民企離場論」;此次座談會,外部要面臨特朗普時隔七年的又一輪貿易戰,內部則是經歷疫情和強力監管後疲弱不堪的經濟。
這次會議的亮點和影響如何?BBC中文從時、人、勢三個方面幫您梳理。
時:為什麼是現在?
習近平上台後第一任期内未召開過民企座談會。第一次召開時2018年11月1日,其重要契機是「民營經濟離場論」的盛行。
當年9月,「資深金融人士」、自媒體作者吳小平發文稱: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此言一出,掀起軒然大波。
那一年,曾經資產規模達2兆人民幣的安邦集團暴雷,被國資接管;債務規模近兆的海航也面臨相似處境。國際市場上,中美爆發史無前例的貿易戰,珠三角的外貿工廠陡然承壓。

惶恐情緒在中國民營企業家之間蔓延。
情緒背後有數據印證——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指出,中國國有企業利潤佔比從2015年的22%升至2018年的28%,這一年國企在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利潤份額上反超民企。
「離場論」一個多月後,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會上他直接回應了這種恐慌情緒——「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等。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
習近平的首次民企座談後,中國官媒開始賣力宣傳,民企是「自己人」,非但不能「離場」,還要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