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積電能救美國、但不該也救不了英特爾

2025-02-18 07:10

? 人氣

台積電能拯救英特爾嗎?(圖/Intel)

台積電能拯救英特爾嗎?(圖/Intel)

近來台積電與英特爾「未來的關係」成為焦點,從入股英特爾、代為營運、分拆另立個別公司、美國晶片大廠入股等,各種方案讓人目不暇給,不過,台積電或能拯救美國的「晶片焦慮」,但卻不該、也不能救英特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川普上任前後都一再對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產表達不滿,也揚言要對晶片課100%關稅。上周就有外媒彭博資訊日前引述一位「知情人士」報導說,應川普政府官員要求,台積電正考慮取得英特爾晶片廠控股權。而之後各媒體報導了許多不同的方案,甚至還傳出包含高通、博通等晶片大廠要跟台積電一起入股英特爾,另一說則是「一起分拆」,各自負責收購英特爾的晶圓代工、IC設計部門。

各種方案、說法紛傳代表的就是:整個計劃處於初期階段、「盍各言爾志」,因為其中涉及從國家到企業之間的利益衝突太多,如何釐清疏理尚待解決。不過,一定程度上,這已經把「舒緩美國的晶片焦慮」、與拯救英特爾這2件事混在一起、或是說合在一起了。

台積電在川普1.0時代赴美投資、得到美國政府「晶片法」給予的66億美元補助,原因在中美進入地緣政治激烈的角力後,美國發現本國的晶片製造能力不足,特別是尖端製程晶片超過9成以上仰賴台積電,因此才有美國施壓赴美投資設廠,而且之後持續加碼、新廠製程更先進:首座晶圓廠採4奈米製程、第2座廠除3奈米技術外,也會採用下一世代2奈米技術,第3座廠則可望採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

如果再加上三星、英特爾等在美投資的晶圓廠,美國因晶片製造衰弱比例過低而引發的「晶片焦慮」,即使尚未完全解決至少應該可得到舒緩。

不過因為英特爾的「不爭氣」,從市占率衰退到財務惡化、去年一口氣虧損了130億美元,到開始大幅裁員,更致命的是技術不如台積電、甚至可能已被三星追上,執行長意外被董事會撤換更是陣腳大亂,讓外界對其前景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因此開始出現各式各樣挽救英特爾的傳聞與方案,其中就包括要台積電拯救英特爾的方案。

如果從商業競爭、企業利益著眼,台積電「代營運」、或甚至入股1或2成、然後把自己累積數十年的「技術與功力」,灌輸給英特爾來救英特爾的方案,就顯得相當「奇特」、不實際、或甚至「無恥」了。英特爾曾經是全球半導體最尖端的領導者,台積電奮鬥、努力、燒了多少工程師的肝才終於追上進而超越,現在有什麼理由、誘因,拱手把技術給英特爾、甚至是「手把手」教會,為自己培養競爭對手、簡直有如「資匪、通敵」嘛,可能嗎?說得過去嗎?

這種構想已經不是「吃台積電豆腐」而已了,簡直是「公然搶劫」台積電的技術、智財專利了。要讓台積電能夠願意把技術交給英特爾,協助英特爾在晶圓代工領域精進、再站起來,大概率必須是台積電能控制英特爾,不擔心培養出未來敵人的情況下才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