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觀點:面對川普強勢談判壓力,賴政府如何沉著交易?

2025-02-18 07:10

? 人氣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任前就頻頻放話,說三道四,完全不按傳統的政治規則出牌,到處挑起衝突的戰火;上任後更是左右開弓,玩弄各國總統或總理於股掌之間,帶領着內閣團隊向各國政府遂行其「美國再次強大」的蠻橫交易。賴總統怎麼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出身商界的川普總統,談判上有他異於政治的獨到之處,激怒對手、先說不可、製造衝突、善搞對立是他慣用的手法。《向川普學談判》的作者羅斯近身觀察川普的商業談判模式,發現川普的談判魅力在於洞悉人性、有霸氣而無殺氣,更懂得逆勢操作,完全不受框架拘束,綜觀有六大特點。

逆向思考、先不吐實

川普與坎德爾的交手充分顯示出他的老謀深算。坎德爾是精打細算的開發商。兩人交手的標的物是川普大樓與蒂芬妮公司中間的一塊地。川普只要拿到這塊地,就可以讓自家大樓有另一個出入口,新增更多的空間利用權;所以,他真正想要的是一張長期租約。

川普清楚知道,如果他照實開口,會陷入一場討論訂約細節的攻防戰。他逆勢操作、繞道而行,一開始就表明說要以「合理」市值買斷地產,造成雙方針對合理一事意見分歧、僵持不下。結果,時間拉長,坎德爾就禁不住找川普談長期租約的可行性,正中下懷。

有時候,直接提出要求,未必能達成願望。不妨先試著就事情的各種可能做沙盤推演,找到不一樣的路徑,只要最後殊途同歸、完成目的即可。賴總統對於國防預算最近表態達GDP的3%,是否操之過急,或太過單纯,值得反思。「商業談判跟政府談判有所差異。」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說:「賴政府上對美談判桌前先得搞清楚其中道理。」

不露底限、言出必行

川普在談判時的另一手法是不吐露真實目的,難以預測下一步,讓對手猜不到你的底限,也摸不透每句話背後的意涵。

不過,「不可預測」是一把雙面刃,也容易使人的可信度降低,無法探知對方話語的真假,連帶提出的賞罰、協議也都變得不可靠。因此,「不確定性」的應用範圍只能限縮在談判過程中的「行為」,在達成協議後,仍要實實在在地履行承諾,建立信用與威嚴。

美國國務院13日針對敏感的美台、美中關係又出招了,裡面有不少看似清楚,其實暗藏詭計的內容,例如:兩岸分岐以「和平、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方式」解決。兩岸人民其中失衡性大,爭議性也不小。兩岸關係不能單純從兩岸的利害來思考和衡量,川普的不確性本來就很高,對於他最近經常拿晶片、台積電做話題,賴政府應該要多傾聽產業界心聲。高手在民間,他們也比較能心平氣和面對壓力。

上白下黑、雙線進擊

接續先前坎德爾與川普的協商,川普與律師搭配的「下黑上白」手法是,雙方達成口頭協議後,川普便交代律師:「請你跟坎德爾敲定細節,我要你擬一份既能充分保護坎德爾的權益,又足以滿足川普大樓所需的租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