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一份備忘錄、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上路,對台灣與全球經貿而言,除了短期影響與衝擊外小,正負兼有且擴及地緣政治較勁的長期影響更值得關注。
川普新簽署的「對等關稅」計劃,就是要讓美國與所有貿易夥伴之間,彼此徵收的關稅稅率相等,那些對美國商品收取較高稅率的國家,都要面對美國的提高關稅的對待;他的想法與理論也非常直白與簡單:「他們向我們收取稅款或關稅,我們也向他們收取費用。」。美商務部說要在4月1日前完成相關調查,因此真正上路實施當在此之後。
至於所謂的「關稅稅率對等」是指全部商品的平均稅率要相等,還是每一項商品的稅率都要相等,甚至在比較「關稅對等」時是否要、與如何把各國的消費稅(VAT,等同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併同考量計算,都是「尚待了解」,因此還不易評估具體的作法與影響,但各國已忙著尋求因應化解之道了。
對台灣而言,短期來看這個對等關稅的影響應該是相對輕微,因為台灣的貿易原本就屬較開放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約為6.5%,而美國的平均關稅約為3.3%,如果是要拿平均關稅看,台灣對把關稅再降幾個百分點,有能力承受、影響不大。
如果是以個別商品關稅看,台美之間彼此的進出口商品不同,可比性不是太大,影響不會那麼明顯。不過,對少數特定商品─例如汽車、農產品等的影響與衝擊可能會特別大─台灣對這2項產品的稅率較高,而各國對汽車的關稅又已成為川普檢驗比較的重點。
至於對全球經貿而言,川普的「對等關稅」計劃,除了如印度、巴西等關稅還在兩位數以上的國家之外,或許可讓許多國家暫時「鬆了一口氣」,一來相較過去以各式各樣理由:從國家安全(鐵、鋁、洗衣機會影響國安?)、逆差過鉅、毒品與非法移民、甚至「偷竊美國產業」(如晶片)來課高額加徵關稅,且稅率任憑川普心情決定(10%?25%?100%?),對等關稅計劃至少是「有跡可循」、不會是天馬行空的出現。
再者,在貿易自由化與全球化已行之數十年後,主要貿易國的平均關稅大都在5%上下,如果是看貿易加權關稅則又更低,例如歐洲國家多在5%以下、日加在3%左右、墨在4%、連中國的貿易加權關稅率都只有3%左右,相較過去川普出手動輒祭25%稅率,對等關稅反而是和緩得多。
甚至如果換個角度看,雖然川普以這個標準要對那些關稅高於美國者提高關稅,但最後結果卻也可能變成是逼迫其它國家調降關稅,如果各國遵守WTO的支柱條款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在對美國調降關稅的同時,因為這個「不歧視、無差別待遇」原則,所以也適用其它會員,最後可能變成全球關稅都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