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孔廟有著「全臺首學」之美譽,有無可取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然而臺南市政府卻在大成門內擺設現代科技的照相機台,原先照相機台阻擋到身障人士使用無障礙通道的權利,經抗議後機台卻只敷衍的移往中間就當沒事,卻阻擋了原先民眾參觀和導覽解說路徑,這也再次引發臺南文史界廣泛爭議,這不僅觸及空間使用與動線規劃的問題,更牽涉
到古蹟場所的神聖性與文化尊嚴的相關議論。
文化局雖強調放置機台是為了透過現代科技吸引年輕族群,並聲稱將以不影響動線及觀瞻為原則,但此舉是否真正符合古蹟管理與文教傳承的初衷?值得深入探討。先不談臺南孔廟文的珍貴在於遵循傳統古禮文化,若要迎合年輕人,年輕人能藉此學到什麼?再者,會有人為了這照相機台而特意進入孔廟參觀嗎?作為祭祀先聖先賢的空間,莊嚴肅穆的氛圍應該被維護與尊重,這是這個空間的核心價值。突兀地出現與空間完全不搭的現代科技設備,不僅干擾參觀動線與視覺,嘈雜與混亂更破壞祭祀空間的神聖感,讓人懷疑這是「台式文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試問若此機台出現在平埔族人祭祀祖靈的公廨內,或者長老教會、天主教教堂裡頭,也同樣可以適用如台南市文化局所言,「創新與接近年輕人的習性」?那就請從這些地方先來吧!宗教場所與文化聖地的神聖性應受到尊重,這不僅是對傳統的敬意,更是對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維護與尊重。

儘管文化局強調開放態度與創新精神,但創新並非無限制地引入現代科技,而應該是在尊重歷史脈絡與文化意涵的基礎上取得平衡。孔廟外圍的庭園空間完全可以成為現代科技與文化創意的結合場域,既不影響祭祀空間的神聖性,又能達到吸引年輕族群的目的,但大成門內的祭孔空間應維持其莊嚴與超然,這不僅是對孔子與儒家文化的敬意,也是對傳統儒家文化遺產管理的一種負責態度。
古蹟場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是與空間意義的結合、目的性、市民權益的規範,都是管理單位應該思考,且應該向大眾說明清楚的。但遺憾的是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至今尚未派任專職的執行長,而是由台南市文化局委派主秘一人身兼三職的方式兼管著孔廟,但臺南市黃偉哲市長也同時身兼孔廟基金會的董事長,市長如何看待這處有教育與文化意義的古蹟?其管理心態頗耐人尋味!
文化局應重新檢視拍照機台的擺設位置,以及釐清擺放此機台對於孔廟結合現代科技與文化創意的意義論述,而非貿然進入神聖的祭祀空間突兀的存在。文化創新不應以犧牲歷史與文化尊嚴為代價,否則將失去古蹟保護與文化傳承的根本意義。臺南孔廟作為全台首學,更應成為尊重傳統與創新並存的典範。
*作者為台北文明人權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