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題材發酵至今快三年了,許多人都從中獲取了巨大的收益。但與此同時,整個題材的高速成長似乎也接近了一個階段,是否能取得二次突破,是否能讓企業獲利再創高峰,開始引發許多人的討論。
AI題材轉折點浮現
金融市場的變化永遠都是最快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鋒頭無限的NVIDIA,本益比來到它的相對低點,從歷史經驗推測,這是資本市場認為企業獲利無法持續的一個前兆。而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就是因為AI早期最大資本支出的投資『大語言模型LLM』已經開始出現不尋常的『內捲』。到底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基金事來告訴你!
雲端巨頭們的AI困境
所謂的雲端巨頭指的就是已經建立起龐大用戶群體的軟體公司,他們靠著龐大的用戶基礎賺取巨量的廣告費、雲端服務費或是用戶在平台上交易的手續費。由於他們的獲利基礎主要來自用戶停留的時間與人數,因此如何使得用戶「更離不開他們」成了這些平台最主要的業務考量。例如NETFLIX,早期留存客戶的方式是製作更精良優質的獨創內容吸引客戶,但這個業務的邊際效應開始下滑,好的影集拍攝成本越來越高,但能增加的客戶總數很有限,因此他們開始往別的領域擴展,例如「直播」。上述的故事聽起來是棒,但這對直播平台來說就是一個災難了。
頭部主播被挖走,中層主播無法支撐平台常態性人流,那廣告收入就會降低,為此,他們不得不降低抽成吸引直播主們或是開出高薪綁定直播主,而這樣的情況就會對企業的獲利形成惡行循環,他們付出的更多,但沒辦法收穫更多,只是在維持而已。
換到AI領域也是一樣的,AI帶來的算力讓競爭開始體現,很多中層基層員工開始被LAYOFF,少了這些「兵」,也用不到那麼多「將」,以Google為例子,CEO受訪時表示,他們已經裁撤了10%的管理職,畢竟網管沒那麼複雜,不用那麼多人。
但AI是很花錢的,從這些企業法說會公開的資本支出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想參與AI最大戰場LLM的賽道,需要投入的資本至少都是百億美元起跳的。但AI能「變現」的方式,現在很多企業都還在摸索。根據GOOGLE自己的公開報導,導入AI功能之後GOOGLE的點擊數量下滑了,2.23%可能大家不知道這是甚麼意思。我這樣說好了,GOOGLE最賺錢的業務是廣告這點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但廣告是個很大的範圍,有很多網頁付廣告費給GOOGLE的基礎是通過你都搜索引擎點擊到我的官方網站的次數,而這部分目前正在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