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與半導體命運大不同 陳鳳馨從DeepSeek解析:發展策略這點有差異

2025-02-14 08:40

? 人氣

DeepSeek用極少的資源訓練出與西方科技巨頭並駕齊驅的AI模型,引發矽谷震撼。(資料照,美聯社)

DeepSeek用極少的資源訓練出與西方科技巨頭並駕齊驅的AI模型,引發矽谷震撼。(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人工智慧DeepSeek目前活躍用戶數已超3000萬,成為中國內部最受歡迎的大型語言模型。對此,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與唐湘龍指出,中國的AI發展策略這次取得了成功,且AI初創產業背後的出資者,反映了中國前一代企業在新創高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資金,值得思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陳鳳馨在網路節目《東南西北龍鳳配》中指出,中國AI產業與當年發展半導體的策略不同,半導體為以中國官方為主的大基金進行投資,以政治方式選擇投資公司,失敗率較高;而AI發展則完全採用市場機制,篩選出贏家,中國AI的發展因DeepSeek的出現,使原先在創投業界已具知名度的中國公司,一躍成為國際焦點。

對此,唐湘龍表示,智譜、Moonshot、月之暗面等中國目前AI初創企業「獨角獸」,背後的主要出資者皆有阿里巴巴、騰訊、紅杉中國等中國前一代企業,他們整齊、一致的金錢投入,反映出其目標、心態的團結,值得思索。

人才方面,陳鳳馨說明,2020年到2024年主要AI學會採納論文作者人數,美國雖仍領先,但中國在4年內成長8倍,緊隨其後。AI頂級論文作者人數排名靠前的機構來看,清華大學從2020年的第8名,2024年成長到了第2名;而受阿里巴巴大力資助的浙江大學,更是從第89名成長到了第6名,與北京大學並列。陳鳳馨表示,中國企業多會直接與學校合作,投資學校培養人才,且中國對學生使用在學校中的研究成果,成立初創公司的環境友善,而美國企業則不見得會與學校有密切合作。

陳鳳馨指出,DeepSeek讓人關注中國AI產業的原因,與中國半導體基礎發展遭管控有關, 因半導體受限制,建築於此之上的發展也因此受限,但原本就可與Google分庭抗禮的中國,突破半導體硬體限制後發展將不再受限。陳鳳馨表示,DeepSeek已開始測試華為AI晶片,效能可達到輝達晶片H100的6成,經磨合後很可能成為DeepSeek的基礎半導體來源。

陳鳳馨指出,目前有超過8家中國汽車產業宣布和DeepSeek深度合作,過去生成式AI成本高,效率也不佳,但DeepSeek出現後,成本只剩原本的百分之4,若與智駕系統合作,陳鳳馨直言:「中國智駕車時代要大爆發了。」

陳鳳馨續指,人形機器人領域要重視,研究大腦雖仍是美國公司較見長,但研究人形機器人身體的公司,中國佔了77%,整合公司中國也佔了大多數,因此只要克服大腦的限制,其餘都是中國擅長。

陳鳳馨表示,未來新領域開發隨時可能出現,全世界ai投資還在快速大爆發,而這樣的大爆發會是持續情況。從股市焦點來看,香港科技指數從DeepSeek發布後漲勢快速,成為近期表現最好的市場。過去因為科技戰壓抑中國發展,投資人認為中國受限,勢頭不看好,美國的平均本益比27倍,中國則只有17倍,差距相當大。但如今中國突破限制,估值折價可能要消失了。

對此,唐湘龍表示,過去大眾對中國AI產業理解模糊,從市場反應來看,DeepSeek使得輝達大跌,是最顯著的市場反應。此外,唐湘龍認為,中國年輕人產生了強大示範效果和人才吸引力,使未來人才有了其他走向。 以前是美國獨大的時代, 現在中國的機會來了,讓中國年輕人留在中國自主發展,不用擔心被美國拒絕,本土、不依賴外國力量,雖競爭但面對外來力量時卻團結,是中國企業發展現階段所特有的。他表示,看待局勢不要只困在新聞事件,中國的技術、產業、經濟發展結構已經完全不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