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羅惠瑜–以鏡頭自我凝視的藝術

2025-02-14 05:50

? 人氣

焦點在孩子身上,媽媽的身影是模糊的,這樣的表現讓許多同為母親的觀者因為同感而掉淚(羅惠瑜提供)

焦點在孩子身上,媽媽的身影是模糊的,這樣的表現讓許多同為母親的觀者因為同感而掉淚(羅惠瑜提供)

視覺藝術家羅惠瑜拍照時有個特別的妙招,她總是左右搖晃頭顱入鏡,讓臉部在照片中是模糊的,刻意為之的模糊隱含幾種意義:我的存在變稀薄了?我在想什麼?我抓狂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兩個孩子一起入鏡的《媽媽的自我凝視》系列,母親的臉卻刻意模糊,象徵對自我存在的懷疑(羅惠瑜提供)
與兩個孩子一起入鏡的《媽媽的自我凝視》系列,母親的臉卻刻意模糊,象徵對自我存在的懷疑(羅惠瑜提供)

九年前她的《媽媽的自我凝視》系列作品,和一對三歲半的龍鳳雙胞胎入鏡,身為媽媽的她總是糊著一張臉,有時身形也是模糊的,對比一雙天真的稚兒,這樣的作品讓同為母親的觀者流下眼淚。「有些媽媽留言說她看了哭了。因為她那時也是帶四五歲、兩三歲的小孩,她自己的存在好像不在了,完全都為了小孩而存在。我覺得作品很誠實,你誠實表達你的感受,雖是自己個體的感受,也會是普遍性的東西…」

當孩子成長為青少年,做母親的再度面臨分離焦慮,讓《媽媽的自我凝視》系列有新的思索(羅惠瑜提供)
當孩子成長為青少年,做母親的再度面臨分離焦慮,讓《媽媽的自我凝視》系列有新的思索(羅惠瑜提供)

羅惠瑜的攝影作品屬「表現性」的風格,她說明,攝影可以簡單分成兩種類型,純粹記錄性的,如新聞攝影記錄時代、環境、文化和事件,另一種表現性的,表現情緒和想法,從事攝影創作二十多年,她透過攝影和自己的作品,不斷重新認識自己。

愛上攝影 大學生活因此美麗

羅惠瑜當年以第一志願考上政大新聞系,卻發現大學生活「也沒怎麼樣」,不如之前父母灌輸她的美好,倒是從攝影課發現無窮樂趣。用底片拍照,到暗房沖洗相片,和同學一起靠近顯影盤,如果是拍人像,人的臉孔會慢慢從白色的相紙上「顯靈」;她瘋狂修了基礎攝影、進階攝影、商業攝影、產品攝影,把所有可以修的攝影課全部修完,「那時流行去輔大參加舞會,記得有兩個聖誕夜,同學都去party,可是我留在暗房洗照片,它是我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或者是大學生活幻滅的一種救贖。」

1997在紐約讀研究所時期拍攝的刻意失焦照片 〈浮流幻影 01〉(羅惠瑜提供)
1997在紐約讀研究所時期拍攝的刻意失焦照片 〈浮流幻影 01〉(羅惠瑜提供)

本來立志做記者的她,人生因此轉向了,她到紐約長島大學攻讀視覺藝術研究所,回台後在東華大學教授相關課程,持續進行影像創作,沉浸在攝影的世界裡,不過當生下雙胞胎後,整個生活為之改變,因為生產剖腹、餵養孩子,有一年半全身痠痛、腰痛、手肘痛、眼睛痛、頭痛…,完全沒辦法拿專業單眼相機拍照,當身體慢慢恢復,跟保姆一起帶著小孩到花蓮各個公園闖蕩,透過小孩的視角重新認識世界,也在大自然的療癒中從產後憂鬱慢慢恢復。

「母親」的存在感與矛盾

「母親這個角色是人生全新的篇章,我有非常多問號,所有懷孕的書都只介紹到生產前一天,我很高興的研究,覺得自己很瞭解了,那時沒有任何書介紹產後會變怎麼樣。所以生完小孩第一天,我就看我的肚子為什麼還這麼大?生完之後洗一個澡要花二十分鐘,而且沒辦法站,得靠着牆慢慢洗,身體的變化對我是很大的震撼。」

「餵奶也不順利,所有的書和醫生都建議餵母奶半年以上,孩子才會有比較好的抵抗力,我生完第三天開始餵奶就一直不太順利,乳腺塞住,坐月子中心的護士用針通乳腺,所以小孩出生第三天就喝了『草莓牛奶』,一切都超出我的預料,懷孕跟生產的過程對我的創作影響非常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