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敘利亞改朝換代,俄羅斯原本獲得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特許、長年使用的地中海岸兩個軍事基地,如今租用合約遭到新政府單方面取消。克里姆林宮為了維持海軍艦隊在地中海的影響力,過去數個月以來,傳出與多個國家祕密協商駐軍的可能,其中包含北非的利比亞,以及本次外媒報導的主角:蘇丹(Sudan)。
根據BBC與彭博報導,蘇丹政府13日正式宣布,他們已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將允許對方在該國的紅海(Red Sea)沿岸,建立一座專屬的海軍基地,目前人正在莫斯科進行訪問的蘇丹外長優素福(Ali Youssef)表示,接下只等議會批准協議後,就能正式啟動後續所有流程。事實上,這份協議早在2019年、蘇丹前獨裁強人巴希爾(Omar al-Bashir)執政時期就被提出,但還在協商階段期間,蘇丹就與後來的敘利亞一樣,爆發內戰並推翻原有的強人獨裁政權,導致協議就此被後繼者擱置。
| Sudan and Russia agree "on everything" concerning the creation of a Russian naval base, said the head of the republic's foreign ministry.
— Casus Belli (@casusbellii) February 12, 2025
An interesting map of the potential naval base have been released on telegram presenting the project. https://t.co/dvzu7Du7kg pic.twitter.com/hjIzzPylwK
隨後當軍方確定接管政權,隨即在2020年底與俄羅斯簽約,雙方達成一份25年期的協議,蘇丹特許俄羅斯在蘇丹紅海港(Port Sudan),建立海軍後勤基地,可以在當地駐紮包括核動力艦艇在內的多艘軍艦,以及入駐最多300名軍事人員。但國內局勢始終不穩定的蘇丹,又在2023年爆發內戰,一度讓該協議蒙上陰影。
對於莫斯科而言,無論是先前在敘利亞的基地、或是即將在蘇丹設點的口岸,正好都位於國際商業貿易的關鍵戰略航道,特別是鄰近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紅海對國際航運的影響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目前包含美、中、法等國,都在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附近海域設有軍事據點,一直想擴大影響力的俄羅斯,自然也希望有機會能取得專屬的立足空間。


允許俄羅斯駐軍的蘇丹,又能獲得什麼好處?
目前再次陷入內戰狀態的蘇丹,政府軍藉此強化與莫斯科的同盟關係,獲得包含數百萬桶燃油、大量武器及戰機零件支援,並從伊朗手中拿到諸多彈藥與無人機,協助政府軍能反攻與抑制反抗軍勢力。甚至奪回包含首都喀土穆(Khartoum)等諸多土地。
至於前面提及的敘利亞,強人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迄今為止還沒有放棄,持續嘗試和敘利亞新政權聯繫,並利用各種威脅利誘手段,希望能維持過去的租借合約,或是與新政權重新簽訂協議,保留塔爾圖斯(Tartus)海軍基地與赫梅米姆(Hmeimim)空軍基地,這兩片難以被取代的關鍵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