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師如「蒲公英」飄落日本 Shin談最有成就建築案:有夢的人別害怕

2025-02-14 08:00

? 人氣

Shin在2017年決定前往日本展開新生活。(黃信維攝)

Shin在2017年決定前往日本展開新生活。(黃信維攝)

在日本工作的台灣BIM工程師Shin,已經旅日多年,她以「做中學」為人生信條,將自己比喻為隨風飄落的蒲公英,憑著對建築的熱愛,在異地落地生根,持續深耕。Shin接受《風傳媒》訪談時分享,她從國中時因透視圖作業啟發對建築的興趣,到如今從台灣的工作起算,已經在建築業耕耘十餘年,她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堅持夢想的力量,也為有志前往日本工作的台灣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與啟示。她也期勉如果想來日本就勇於嘗試,鼓勵有夢的人不要害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建築行業正在實現更精準、高效的運作模式,BIM工程師也因此成為現代建築專案中的重要推手。她從國中時期因美術課學習透視圖,開始對建築產生興趣,並受到堂姐學建築的影響,立志踏上建築之路。儘管當時老師認為選擇高職建築科的前景有限,但她仍堅持自己的目標,成功考上大安高工建築科,並在畢業後進一步攻讀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後,Shin在台灣工作了約5年,期間累積了豐富的建築實務經驗。

因美術透視課對建築產生興趣 遊樂園旅館專案印象深刻

決定要正式赴日的時間點,時間是在2017年,Shin決定前往日本展開新生活。他在受訪中回憶,當時在台灣的建築師事務所,主要負責的是一項名為建築訊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的技術工作,這項技術與傳統的2D CAD繪圖不同,是以3D建模為基礎,能將平面圖、立面圖與剖面圖整合在一起,避免數據不一致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設計效率與準確性。Shin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專案經歷,特別提到參與設計一間位於遊樂園內的旅館。

該案涉及與美國設計公司合作,對顏色、材質及建築細節的整合要求極為嚴格。由於正值疫情,驗收過程採用視訊方式進行,透過BIM技術,團隊利用雲端模型即時檢查建築的平面、立面及細部設計是否符合要求,展現了BIM在遠距溝通與細節調整上的優勢。「從零開始到最終建成,這間建築如今已出現在Google地圖上,我參與其中的事實讓我非常有成就感。」同時,Shin分享了自己參與的多樣專案,從飯店、水族館到商鋪和博覽會展場,但她坦言,尚未有機會接觸住宅類型的設計。

她對住宅設計抱有興趣,尤其是商住合一或高級住宅的專案類型,而對一般木造住宅的興趣則相對較低。在日本七年多的職涯中,Shin印象深刻的一個專案是高層木造建築。這個四層樓的工廠辦公室以木材為主要結構,包括樓板、樑柱等,打破了她對木造建築的傳統印象,也讓她對未來木造建築的應用充滿期待,這類專案充分體現了日本對淨零減碳的重視。談及未來,Shin表示希望能保持對技術趨勢的敏銳度,繼續追隨建築業的創新步伐,例如BIM與AI技術的結合。

語言只是工具 「做中學」成人生信條

「做中學」是她的人生信條,透過面對問題和摸索,逐步成長並找到自己的方向。對於自己在日本的日子、象徵,Shin提到,她覺得自己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到日本,落地生根,依然帶著對建築的熱情持續深耕,而且一路隨風飄,雖然中間也有不確定性、遇到困難,但是終究會有自己的歸屬、方向。到目前為止,已經7年多的日本工作經歷讓她更加篤定自己的選擇,並期望能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度,例如BIM與AI的結合,迎接更多建築設計的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信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