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在北京不少商圈都能看到商家推出的有關情人節的活動,希望在這一天能夠促進節日消費額的提升。隨著大陸人口老齡化持續擴大,出生人口的數量也呈現出斷崖式下降。在一些大陸一線城市,許多適齡情侶選擇晚生育也有選擇成為頂客家庭。(相關報導:中國婚姻報告2024:為何結婚對數創40年新低)
去年11月,大陸國務院還要求地方政府為解決人口危機投入相應資源,包括為那些新婚夫婦提供免息貸款和補貼政策,將之前的「晚婚晚育」的觀念轉變為倡導「適齡婚育」的觀念。即便是這樣也並未很大的刺激許多年輕人選擇結婚。由於1980年至2015年間大陸實施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以及城鄉一體化的加快,也打破了傳統地域上的分界,致使中國的出生率數十年來持續下降。預計在未來十年內,約有3億中國人將步入退休階段。解決這些老年人的退休金也是一個極大的難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加之年輕失業群體的增加,這些老年人的退休金完全是靠這些有工作的年輕人賴支撐著。
北京當局也在近幾個月研究如何將養老資產變為多樣化,以應對接下來整體養老資金的枯竭。房貸、車貸、養老成為眾多「小鎮做題家」的無奈接受的現實問題相比於那些從小身居大陸一線、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至少它們的父母輩有會在房價跌落最低的時候出手置備一套房產,以便用於未來子女結婚和資產規劃上。不過,那些來自三線甚至通過高考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年輕人卻沒有那麽幸運。這些人在民間有一個稱呼叫「小鎮做題家」,即通過高考後就讀大學然後考研、工作的年輕人群體。
這類人群在中國覆蓋的人口數量極其龐大,很多人也是為了生計離開自己原來居住的縣城或者村鎮。在大陸,多數年輕人都是上演著這樣的「循環人生」,只是每個人都面臨不同的人生選擇。
現年28歲從甘肅張家川縣來到北京工作的白秋生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同時自己已經單身數年了。他認為,現在年輕人不敢結婚的因素多半是因為經濟問題,其次是自我成長環境,對方能否接受的現實。白秋生是在北京上地某互聯網企業做項目主管,他自己提到,如果不是自己當時十分努力的考上北京科技大學的話,自己也要回家鄉去考公務員然後度過一生。
白秋生坦言,自己現在的月收入大概是老家那邊的2倍,但是鑑於北京這邊的消費,自己也是感到壓力很大。白秋生的父母早年在陜西神木一帶開了一個煤炭廠,由於近幾年北京當局十分注重大氣環境污染,致使很多重污染企業紛紛關門。他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個,好在在產業轉型中變為一個焦炭廠,這也為他在北京買房提供了資金保障。他表示,自己在豐台區那邊買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沒有巨額房貸,但是掏空父母幾代人的錢包還是於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