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川普時代的困境─關稅戰爭與通脹

2025-02-07 06:00

? 人氣

自稱是「關稅俠」的川普第一個關稅大刀砍向了鄰國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國。(美聯社)

自稱是「關稅俠」的川普第一個關稅大刀砍向了鄰國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國。(美聯社)

隨著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新登上政壇,川普2.0時代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在關稅戰爭和通脹問題上,無疑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議題。自從川普在2016年當選以來,他的經濟政策,尤其是對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關稅政策,便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川普的經濟觀點和政策如何影響未來的貿易格局、全球供應鏈以及美國的通脹問題,值得深入分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川普的經濟政策最具爭議的部分之一便是關稅戰爭,尤其是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在2018年,川普政府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並以此為手段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政策,包括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川普將這一策略稱為“公平貿易”(Fair Trade)政策,並強調這對於保護美國製造業和就業至關重要。然而,這場貿易戰不僅影響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還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調整。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許多原本由中國生產的商品被迫轉向其他國家,如東南亞國家或墨西哥。這樣的供應鏈重組對於全球經濟帶來了長期影響,特別是對價格結構和物流成本的提升。對於美國消費者而言,許多商品的價格上漲,尤其是在電子產品、衣物及其他日常消費品領域。此外,川普的關稅政策也引發了報復性措施,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反制關稅。這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並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川普2.0時代美國政府將高機率延續或強化這一策略,這將對全球市場再次造成衝擊。

川普時代的另一大議題是通脹,尤其是與關稅戰爭相關的通脹壓力。在川普、拜登政府執政期間,由於關稅加劇了進口商品的成本,這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還迫使美國企業將更多的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推動了通脹的上升。以鋼鐵和鋁材的關稅為例,川普政府在2018年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徵收25%和10%的關稅,這一政策直接推高了美國製造業的成本,尤其是在汽車、建築和基礎設施領域。儘管川普政府強調這一政策能夠保護美國製造業,但實際上,許多企業選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從而推高了價格。

這些成本上漲對於低收入家庭尤其敏感,因為他們對日常消費品的依賴更大。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實行的大規模減稅政策也刺激了經濟增長,但同時也帶來了財政赤字的擴大。這些財政政策的結果,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的刺激方案,使得美國的公共債務進一步上升,並加劇了通脹壓力。隨著全球供應鏈中斷,勞動力市場緊張以及能源價格上漲,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通脹進一步上升。如果川普再次上任並且延續這些政策,則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的通脹問題。從川普剛上任幾天來的舉措來看,他已承諾將繼續對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徵收關稅(包含西方盟友),這將進一步推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可能對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造成負面影響,更可能影響美國在傳統西方盟友眼中的地位。

總的來說,川普2.0時代的關稅戰爭和通脹問題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儘管這些政策可能在短期內促進美國某些行業的增長,但長期來看,這些策略可能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並對消費者和企業造成額外負擔。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川普是否能夠在新時代適應這些變化,並實施有效的政策,將是全球觀察者及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

*作者為國會助理、新政評論創刊人、奔騰思潮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