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以來,對南韓低成本航空公司(LCC)而言,絕對是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先後經歷死亡墜機與客機自燃等事故,嚴重打擊國內乘客的搭乘意願與信心。為了改善這波困境,這些廉航被迫啟動價格戰,端出超低價機票吸引民眾,希望藉此題高一部份搭機率,減少公司的成本支出與浪費。
《韓國時報》報導,兩起震驚社會的事故當事人,濟州航空(Jeju Air)與釜山航空(Air Busan)為了刺激需求,近日推出大幅度的機票折扣,其中在發生空難後一個月內,載客量大幅下滑29.3%的濟州航空,推出價格低於20000韓元(約新台幣453元)的首爾至濟州島的促銷機票,幾乎比平常時段的半價還低。
Budget carriers engage in price war to boost demand amid safety concernshttps://t.co/TGiP9kx7El
— The Korea Times (@koreatimescokr) February 6, 2025
畢竟濟州航空在去年12月發生務安機場嚴重墜機,造成多達179人喪命,此一事故讓其企業形象嚴重受損,直接導致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收益下滑,乘客紛紛以安全疑慮為由,選擇取消機票、改訂其他航班。
另一個「受害」企業,則是在今年2月於釜山金海國際機場,發生客機突發火災幾乎將整個機身上緣全數燒毀的釜山航空,也選擇啟用低價搶客的策略,希望讓上座率能維持正常標準。短短兩個月內,接連兩家低成本航空發生事故,進一步加劇民眾對廉航飛安產生質疑,連帶衝擊他們的營運和銷售狀況。

除了當事者兩家廉航,根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的數據統計,真航空(Jin Air)與德威航空(T'way Air)在同一時期的乘客人數,也分別下降10.4%和5.6%,連帶受到乘客對低成本航空的安全擔憂波及。相比之下,韓國的兩家傳統航空公司:韓亞航空(Asiana Airlines)和大韓航空(Korean Air)的乘客數量,則僅僅只下降約2的百分點。
一位航空業界官員坦言,如今的廉航別無選擇,只能透過大幅降價、來減少衝擊並確保盈利的可能,「因為它們的銷售量,長年以來都高度依賴於機票銷售。但如果它們繼續執著於這種商業模式,安全問題未來還將不斷浮現。簡單來說,當它們無法確保能取得足夠的經費進行投資,更不用想公司會有錢,能保證每架飛機的安全。」

目前曾經發生事故的濟州與釜山航空,都處於南韓政府監管與調查狀態,而釜山航空為了亡羊補牢,日前還發布新的登機規定,告知乘客如有攜帶隨身電源,必須放置在隨身包包內,不再允許放入隨身行李箱內,避免有隨身電源故障而引發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