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走馬上任後,接二連三的政策與行政命令發布,對整體世界局勢造成巨大衝擊。尤其近日動用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分別對加拿大、墨西哥產品課徵 25% 關稅,以及對中國輸美產品課追加 10% 關稅,正式宣告貿易戰再次開打。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下,台灣也因晶圓代工被川普直接點名「偷走了我們的晶片業」、「需要課 100% 關稅」被推上第一線。AI 經濟方興未艾,地緣政治動盪不休,台灣不只要審慎判斷美國的新策略,也必須從過去挫敗的經驗中汲取教訓。不只是晶片業要關注變局,台灣最大企業鴻海集團在面板領域的前車之鑑,正是台灣全體電子業在 AI 時代必須熟讀的求生指南。
川普關稅大刀揮下,背後隱藏什麼策略?
美國對加、墨、中三國產品施加關稅有兩大理由,一是為了加速三國處理毒品與非法入境問題,二是促成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從川普第一任期的作為與去年大選期間的表態看來,後者才是川普大動作祭出關稅大刀的主因。事實上,在川普強力施壓後,加、墨兩國已經迅速增派兵力處理邊境問題,川普也「從善如流」暫緩對兩國增加關稅,對於美國「頭號敵人」中國的 10% 關稅則如期生效,本屆川普政府的意志可見一斑。
儘管台美關係無涉美國邊境安全問題,但為了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選戰願景,川普正著手改造全球經濟體系,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本土。 川普關稅大刀一揮下,亞洲股市哀鴻遍野,日、韓、港、台無一倖免,其中台股在 2 月 3 日新春開市盤中劇烈下跌超過 1,000 點,跌幅高達 4.35%,是台股史上第四大跌幅,亦為當日亞洲股市之最。
川普何以使用關稅對「盟友」施壓?若單以邊境問題、製造業就業機會等選舉承諾考量,容易只看到川普政客的一面,然而美國國家政策的形塑不僅有總統的意志,也有龐大智庫幕僚與官僚體系的參與,美國政府的重大政策都應該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來觀察。
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乃是保障美國人民的安全與種種權利,由於道義主義與現實主義政治的交互影響,美國在二戰之後便以維持世界政治經濟的領導地位為基本國策。儘管美國曾經熱切歡迎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加入 WTO,但那是為了讓中國加入國際社會,藉此促進美國經濟利益與世界安全。當中國從江胡時代的「韜光養晦」,轉變為習近平時代「偉大復興」,中國製造業就急於擴大產能,透過低價傾銷一路血洗全球市場,各國製造業在中國不公平貿易下一一被擊潰,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自然由「夥伴」轉為「對手」再到今天成為「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