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觀點:立法院刪外交預算是甚麼意思?

2025-02-07 06:50

? 人氣

駐日代表李逸洋將(右起)21日頒贈「外交之友貢獻獎」予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資料照,黃信維攝)

駐日代表李逸洋將(右起)21日頒贈「外交之友貢獻獎」予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資料照,黃信維攝)

立法院日前審核政府年度總預算,刪除外交部4億元國際合作及關懷經費,以及1億1127萬元媒體宣傳經費。此舉主要考量是外交經費有運用不當之處。從推動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援助立陶宛兩項實際案例,即可看出外交經費的運用確實有可議之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1997年開始,推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成為我外交工作重點之一。2003至2008年間,筆者在我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工作,奉命向歐盟及比利時與盧森堡政府爭取支持。多方進洽後,歐方官員坦誠相告,歐方樂見台灣參與世衛大會,只要台灣與大陸達成共識,無論用甚麼名義、以何種方式參加,歐方都沒有意見。言下之意是,台灣能否參加世衛大會的關鍵並不在於有多少國家支持,而是在於兩岸關係是否和諧,能否就參與問題達成共識。

1997至2008年,台灣始終未能獲邀參加世衛大會。2004年我友邦在世衛大會就台灣參與案發動投票,雖然美歐國家支持,但結果133票反對、25票贊成。台灣參與的努力功敗垂成。然而自2009至2016年,台灣連續8年獲邀參加。此一事實充分驗證當年歐方官員對筆者所言真實不虛。

2016年台灣由民進黨執政,繼續爭取參加世衛大會。我邦交國依舊提案,美歐等國依舊支持,支持者力道不減,但台灣卻再度被排拒於世衛大會之外。關鍵因素在於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台灣參與的共識消失。

自2017年至今,每年外交部都積極運作,敦請邦交國在世衛大會提案,友好國家發言支持。同時發動友我國家國會通過決議,鼓勵讀者投書國際媒體,組織友台人士發動遊行,在國際公共場所刊登廣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結果台灣仍然不得其門而入。

另外一個例子是立陶宛同意我以台灣名稱設立代表處。外交部為了報答立陶宛,提供優於給邦交國的援助。除了大量購買滯銷大陸的立陶宛產品,外貿協會還為立陶宛舉辦貿易洽談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於2021年10月率領65人經貿考察團赴立陶宛,簽署了6項合作備忘錄。龔明鑫甚至在2022年1月11日與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舉行視訊會議,除了原先承諾撥款2億美元作為中東歐投資基金外,還加碼提供10億美元融資基金,促進雙邊經貿合作。

立陶宛既沒有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我在立陶宛的代表處也不能使用國號。對於提升我國國際地位毫無助益。但是民進黨政府卻提供如此不符比例原則的援助,結果引起我邦交國的不滿。更令人質疑的是立陶宛總統及新任總理曾公開表示,立陶宛同意我以台灣名稱設立代表處是一項外交錯誤。

政府預算編列是否浮濫,各項動支是否合宜,有無達到預期效果,都是立法院必須為納稅人把關的主要職責。前述實際案例證明外交部近年推動要案皆有可議之處。動支的經費付諸流水形同浪費。

我國國情特殊,兩岸關係直接影響對外關係。民進黨政府不好好經營兩岸關係,一味蠻幹,外交工作自然徒勞無功。在蔡英文執政期間,民進黨在立法院占多數,所以聽任政府為所欲為。如今立法院刪減外交部預算,正是提醒民進黨政府,為所欲為的日子已經結束,施政作為必須回歸正軌。

*作者為退休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