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觀點:川普版門羅主義與印度避險戰略

2025-02-07 07:10

? 人氣

告別拜登時代的多邊主義,挾著孤立主義回歸的川普2.0將對印太關係帶來結構性轉變。(資料照,美聯社)

告別拜登時代的多邊主義,挾著孤立主義回歸的川普2.0將對印太關係帶來結構性轉變。(資料照,美聯社)

2025年1月20日,川普總統第二屆任期正式拉開序幕,「新版門羅主義」(New Monroe Doctrine)和「孤立主義」兩項政策原則預期將交織成為川普2.0的外交主旋律。過往,門羅主義的核心內涵強調拉丁美洲為美國勢力範圍,反對歐洲列強等外來勢力對美洲的干預,形塑美國外交傳統,而孤立主義代表著美國將減少對全球事務的直接干預,專注於拉丁美洲的內部整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向美洲再平衡?

當前,川普高擎門羅主義的旗幟,似有意號召拉美各國重新向美國靠攏,深化對拉美的地緣政治控制,反制中國透過基建、援貸持續擴大對當地影響。近期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外交出訪,首站即選擇巴拿馬,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e Raul Mulino)在雙方會晤後,旋即宣布退出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象徵著吹響川普美洲大戰略的號角。然而,此是否暗示,這位古巴裔的國務卿將推動地緣政治的再平衡,減少對歐洲和印太地區的軍事投入,以集中資源鞏固其在西半球的主導地位?

回到印太區域和南亞,倘若美國戰略軸心轉向美洲,推行孤立主義政策,美國或將減少對印太事務的直接干預,專注於拉丁美洲的內部整合。此將涉及兩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一、川普是否願將更多的外交、經濟與軍事資源重新分配至拉美,某種程度上「犧牲」印太主導地位,以鞏固對拉美控制?二、身為美國印太聯盟支柱,印度面對川普外交的不可預測性,新德里將採取何種戰略?前者攸關東亞安全,尚待時間觀察。後者似可先行討論。

印度需要避險戰略嗎?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家在面對大國威脅與外部風險時,往往更願意採取「避險戰略」(hedging strategy),既不完全依附於某一特定大國,亦不完全對抗其可能帶來的威脅,而是採取一種平衡策略,以期在各類預想情境中保持彈性空間。面對大國崛起或強權威脅,周邊國家的政策選項包括:制衡(balancing)、扈從(Bandwagoning)、綏靖(Appeasement)、卸責(Delegating/Blame Shifting)及調適(Adaptation)。在制衡和扈從之間,尚有各種政策選項可供避險(對沖)操作,此種近似光譜的分析架構,或可用來檢視印度對應川普風險的戰略選項。

告別拜登多邊主義,印度審慎對應川普對「印太戰略」的調整步驟,尋求其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角色鞏固。此前,外長蘇杰生(S. Jaishankar)親自出席川普總統就職儀式,翌日與日、美、澳三國召開QUAD外長會議,積極尋求深化對美關係的合作領域。近期印度表達高度意願,配合美國接收被遣返的18,000名非法印度移民,顯示莫迪政府盡力配合白宮的要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