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風電競價曝8千億「賣台」,經部官員要面對歷史審判!

2018-06-30 07:30

? 人氣

離岸風電競價的得標價格跌破眼鏡。(上暐新能源提供)

離岸風電競價的得標價格跌破眼鏡。(上暐新能源提供)

上周離岸風電競標制開標,得標價格是最低2.2245元,最高2.5481元,這個結果跌破外界眼鏡、更引發不少批評與連想,因為只有第一階段遴選價格的一半不到,經濟部是否該好好提出一個論述告訴外界:為什麼?甚至是否該思考應該調整政策?否則,未來官員勢必要面對歷史、甚至司法審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政府的離岸風電場招標是分2階段,第一階段是遴選制,方式類似公共工程招標中的「最有利標」,即得標與否不是根據價格而已,更高的權重是考慮投標者的技術、財務、業績、經驗、規劃等因素。得標者就能由政府以保證收購價格收購20年,雖然收購價格是階段性會降低,但平均價格為每度5.8元。

至於第二階段的競價招標,就是類似工程招標中的「最低價決標」─符合資格者參與投標,決標唯一因素就是價格。以風電競價招標而言,就是出價最低(指要台電收購價格)得標,得到最多的容量契約;結果得標價格從每度2.22-2.55元之間。這個價格不僅遠低於遴選價格,也低於經濟部長沈榮津開標前期望的「低於5元」。

官方與業者對此結果的「正面解讀」是說,這代表風電不是那麼高昂,隨著技術進步等因素,價格可以「一直往下」;同時對遴選價格高,則解釋為「因應國產化」。

但這種說法,恐怕禁不起事實的檢驗,只是為蔡政府的謊言再添一筆而已。

風電遴選在4月底開標,共有台電、中鋼、達德、沃旭能源等7家開發商的10個離岸風場獲選,總計容量達383.6萬瓩容量;競價開標在6月下旬,價格直接砍半,但兩次招標相隔只有1個多月,這與技術進步有何關聯?如果是指併聯發電時間不同(競價得標者較晚),坦白說,這種說法直是鬼扯:有那個廠商會根據臆測未來技術可能的進步導致的成本下降來投標?

更實際的則是在此之前,歐洲風電場招標價格就已到每度2.5-3元之間了,顯然經濟部在遴選階段所訂的價格,即使談不上有弊端的圖利風電開發商,也明顯是偏離專業,更完全不顧國家利益,犧牲了民眾與企業,讓他們未來要因此多繳交電費給這些風電開發商。經濟部說英國在公元2000年以來發展風電,平均履約價格是5.72元,以此證明國內5.8元是合理,但問題是英國5.7的平均履約價格,是把十多年前更高的價格一起平均,才得到這個數字;台灣現在的價格應該是看現在的市場作參考,經濟部的辯詞讓人搖頭。

再以價格來看,每度2.2-2.5元的風電價格,似乎已經與平均每度電價相近了,因此「很便宜」;但所謂平均每度電價其實包括發電成本、輸配電、管銷等等,所謂每度2.2元的風電,是指台電收購價格,頂多只能算是「發電成本」;但單以發電成本看,核電、煤電都只有1.5元左右,即使不談風電不穩定的問題,其價格還是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