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咒》其實沒有那麼恐怖!他揭電影沒說的3大嚇人元素,讓你不知不覺掉進詛咒深淵

2022-07-21 10:58

? 人氣

Netflix《咒》(Incantation)取材自高雄真實事件,故事講述女主角6年前觸犯了家族中的神秘禁忌,身邊的人接二連三發生不幸的故事。(圖/取自imdb官網)

Netflix《咒》(Incantation)取材自高雄真實事件,故事講述女主角6年前觸犯了家族中的神秘禁忌,身邊的人接二連三發生不幸的故事。(圖/取自imdb官網)

沒趕上《咒》(Incantation)院線,看到Netflix電影上架,立馬即刻便正坐觀賞。在電影的一開始,透過紀錄片、自拍、咒術、祝福等元素,大致上已經可以猜到整部片的結構,是柯孟融導演精心設計的參與式陷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片觀畢,我覺得,影片整體製作細膩,鏡頭運作與場面調度節奏感很好。故事題材尚好,恐怖感操作也可。但,總覺得缺乏了某種恐怖片的核心。

抽絲剝繭,我們就來解讀與理解一下《咒》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恐怖片的攝影手段

電影《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咒》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看過柯孟融導演幾個不錯短片,像是《鬼印》、《大雨》,可以發現他對於電影內容的傳播設計(或許就叫做「創意」)。後來也看過長片《打噴嚏》,越見執導功力。

他的恐怖片《咒》,無論是在美術、聲音、視覺效果等技術方面,製片品質十分優良。《咒》全片交替使用手持攝影機、運動攝影機、監視器、手機來構成,敘事線上切換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視角也不做作扭捏。

善用各種攝影的特質、切換,來表達劇情、情況與情緒,例如監視器的長時間真實側拍,或是,手機相機的臨時短暫捕捉,或是,運用自拍的紀錄目的,完成主角口白的敘事。

若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來看,的確,《咒》跳脫了從前台灣鬼片的公式,展開新的形式。不過,某個程度上,我們可以在《咒》裡看到許多知名恐怖電影的要素。例如《鬼影實錄》的攝影畫面,《錄到鬼》中的手持攝影,《七夜怪談》的怨念傳遞,《厲陰宅》的家屋鬧鬼,《娑婆訶》的邪教團體,《大法師》的附身橋段,《降頭》的養蠱與反噬。不及備載。

恐怖電影大雜燴

柯孟融混合了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台灣的恐怖片敘事手法與象徵元素,加上他本身對說故事所在意的創意手法,對訊息傳遞、劇情翻轉、恐怖沉浸的要求,打造成《咒》一恐怖電影的膾炙人口。

可是我卻覺得,這些恐怖片組合,讓電影淺顯易懂,讓觀眾可以迅速腦補,快速地傳達「恐怖感」。但諸多設計反而在許多地方削弱、淺薄了恐怖的深度,簡化了恐怖的文化邏輯。

例如,家屋的恐怖鬧鬼情節,其實沒有深究「為何鬧鬼」,一般來說,空間性鬧鬼通常會指涉地方小歷史,但這裡卻僅淪為靈動現象的「展示」。由於《咒》中所有的恐怖分支都起於佛母,反而稀釋了其中的文化邏輯。

在電影技術基礎上,《咒》真的達到了一個與從前台灣鬼片區異的境界,但實質上,在恐怖電影創作面向上,我則稍作保守評論。

恐怖的層次

《咒 》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粉專)
《咒 》劇照。(圖/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好吧,如果太多的恐怖片手法、元素、象徵,令本片同時好看,也不好看。那我們就深入到這些恐怖的元素、象徵中,對其分類與理解,以實際認識《咒》的恐怖深淺程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