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政府改造缺前瞻格局,「氣候變遷署」難成氣候

2022-05-29 06:40

? 人氣

蔡政府提出2050淨零目標,卻缺乏具體路徑,政府組織改造更缺乏前瞻格局,使得台灣的淨零之路坎坷難行。圖為化石燃料污染(AP)

蔡政府提出2050淨零目標,卻缺乏具體路徑,政府組織改造更缺乏前瞻格局,使得台灣的淨零之路坎坷難行。圖為化石燃料污染(AP)

蘋果、微軟、谷歌到亞馬遜等跨國企業紛紛設定碳中和與淨零目標,要求供應鏈廠商使用百分之百綠電,以降低碳排放。台灣企業在追求淨零目標方面,普遍落後跨國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蔡政府雖然提出2050淨零目標,卻缺乏具體路徑,政府組織改造更缺乏前瞻格局,使得台灣的淨零之路坎坷難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應氣候危機,從政府組織開始,必須打造上位治理架構,建立跨部會、跨領域統籌的治理機制,拉高氣候治理層級,遺憾的是,蔡政府氣候治理方面缺乏前瞻格局。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27日在《風傳媒》舉行的「零碳新經濟」論壇中直言,「行政院5月初公布組織改造方案,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新設『氣候變遷署』位於環境部之下,將來若要進行跨部會合作,可能是有責無權,成不了氣候。」檢視蔡政府的氣候治理,一開始就露出破綻,未來的淨零之路將是崎嶇難行。

氣候治理橫跨各行各業、錯綜複雜,該如何拉高層級?台大風險中心建議,應由總統府成立「淨零排放改革委員會」,動態調整減碳戰略,並強化跨部會協機制,充分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才能達到公正轉型的目的。

歐美強制企業揭露氣候風險  台灣大企業揭露不到1成

因應氣候危機,國際上包括歐盟、英、美、日、新加坡、香港等10個國家或地區強制企業揭露與氣候相關財務風險(依TCFD建議)。在台灣,金管會提出「綠色金融行動2.0」方案,要求銀行、保險業自2023年起,每年6月底前必須將氣候風險財務揭露資訊納入永續報告書或公司官網。

台大風險中心針對國內營收1億元以上企業進行調查發現,8 成認為未來高碳排產品會面臨完全或部分淘汰的命運;5成多企業認為未來有高碳產品者,會影響商譽。儘管如此,受訪的404家企業中,僅35家進行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揭露(TCFD),比重不到1成。這項調查顯示,面對氣候危機,儘管不少企業負責人相當著急,但多數企業似乎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消極態度。

台灣的綠電發展進度嚴重落後,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迪25日在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的論壇中指出,「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企業對綠電的需求將呈指數型成長,未來30年綠電將供不應求。綠電嚴重不足,可能導致價格上揚,壓縮企業利潤,對企業造成一大風險。」

面對未來30年龐大的綠電需求,有人看到危機,也有人看到商機。大型離岸風電、太陽光電設置案,由於投資金額龐大,主要由大企業或跨國企業主導,市井小民很難分到一杯羹,凸顯國內綠色金融商品開發方面相對不足。

太陽能不只是能源 也可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引擎

「太陽能取之不盡,不只是能源,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引擎。」王愍迪指出,台電提供20年保證收購合約,提供固定現金流,這筆資金可以用於支持偏鄉教育、醫療與交通,讓社會企業有充分的資金進行長期的改革,有助於發揮影響力投資的效果。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太陽能電廠投資人可以查知自己的投資或捐助用於那一個社會企業的專案,一切攤在陽光下。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經濟所的王愍迪受到「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的啟發,提出「Light Donate」(來點亮)的概念,把電流、資訊流與現金流結合起來,微電能源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動偏鄉教育,也與社會企業小驢行合作,改善偏鄉的交通,提供20年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透過「來點亮」計畫,讓太陽能電廠真正發光發熱,照亮偏鄉。

面對2050淨零的挑戰,蔡政府的組織改造方案缺乏氣候治理應有的宏觀格局,新成立的「氣候變遷署」難以成氣候,將使得台灣的淨零之路坎坷難行。不過,儘管公部門成事不足,民間的創意源源不絕,民間的影響力投資聚焦於綠能,有助於降低綠電缺電風險,也可推動社會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