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皮、俄骨、中思維!「中國特色」下的新世紀解放軍戰略研究:《積極防禦》選摘(1)

2022-05-29 05:10

? 人氣

2022年,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AP)

2022年,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AP)

二○二二年戰爭似乎已經離我們不遠。正當世界各國皆認為兩岸關係緊張,台海戰事即將一觸即發之時,戰火卻在烏克蘭意外爆發。過去在冷戰時期才會看到的對峙,似乎又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值得注意的是在二○一四年克里米亞「獨立」之後,烏克蘭便陷入長期的紛擾之中,多年來俄軍的演習與動武的傳聞多次出現在媒體,二○二一年底開始的烏克蘭危機,在俄軍演習集結與後撤的虛實交互之中,逐漸讓各國以及烏克蘭的整備與戒心日益降低,但最終還是在二○二二年二月爆發戰事,這中間的危機過程值得反思。而在衝突日益延燒之時,許多對於俄羅斯軍事戰略的討論也逐漸增加,無論是從前蘇聯的大縱深戰略或是俄羅斯的地緣戰略分析,都是探討的角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說如此,但對我國而言,更關心的是台灣會不會是下一個烏克蘭?這應是近期我國民眾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在思索答案之前應該關注的是解放軍的實力如何?北京在衡量損失後是否會下達動武的決心?習近平與俄羅斯普丁的政治狀況類似嗎?台海的地緣戰略環境與烏克蘭可以類比嗎?中國發動戰爭能承受得起多少損失?這些都與中國軍事戰略有相當的關係。

中國軍事特色:美皮、俄骨、中思維

對於軍改後的解放軍而言,固然在戰術戰法上有學習美軍作戰模式的傾向,但在組織上依然未能完全跳脫傳統俄軍的影子,且在軍事思想上又有結合中國傳統兵學思想以及經過歷史淬鍊的獨特觀點,讓解放軍軍事思想基本上融合美、俄、中三方。這也讓外界在進行解放軍研究,若只從作戰模式切入,經常會陷入概念上的迷思。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在建構軍事思想時便融合了各家之言,導致在戰略文化上的差異,造成解放軍的軍事概念與美軍在認知與定義上有相當大的出入。除了語言的不同之外,更大的差異在於兵學傳統上的不同,造成在文字上看似類似的概念,但是在中國的軍事思想中,卻又有不同的詮釋。

如在軍民融合的定義上,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CMI)是其英文原文,但筆者曾在國際會議上與外國軍事研究者討論時,就提到中國當下的軍民融合發展,應稱為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MCI)較為恰當。最大的原因在於對中國而言,軍工產業的發展依然是由軍方主導,即便透過軍轉民以及民參軍的模式強化軍民融合,但在實際的企業運作上,依然未能擺脫軍方的影子,甚至在重要的軍工產業上,透過規則制訂也不會有民間企業出現的可能,在根本制度上就排除了純民間廠商參與的機會。此例子也說明了雖然在名詞上,中國可能會使用與歐美一樣的語彙,但在意義上,往往會因為獨特的背景因素,而出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思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