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不如人,就注定沒有好成就嗎?美國教授發現「這個能力」往往比聰明更重要

2018-05-13 09:00

? 人氣

非認知能力包含所謂的情緒、動機、自律、熱情、自信等等的性格特質。(圖/Everything about TWICE@youtube)

非認知能力包含所謂的情緒、動機、自律、熱情、自信等等的性格特質。(圖/Everything about TWICE@youtube)

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所出版之《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一書,2016年由天下出版中文譯本《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Duckworth教授將其研究成果集結出版對於心理學界與大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推翻智力論的成功法則,過去我們都認為只有聰明的人才能拿到成功人生的入場券,而Duckworth教授的研究成果則是指出天份不是成功的保證,取而代之的是找到熱情,並將心力投注其中,才是更加關鍵的因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心理學系所相關背景的人都知道,當1900年代智力理論興起之後,人們即將智力視為未來成就的重要因素,而國外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智力確實能夠有效的預測個人的未來成就。[1]智力所代表的是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而Duckworth教授提出的恆毅力(Grit)所代表的是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非認知能力包含所謂的情緒、動機、自律、熱情、自信等等的性格特質,對於成功人生的影響程度其實跟認知能力一樣重要,美國教育觀察家Paul Tough在其著作《Helping Children Succeed:What works and why》中也提到如果孩子要成功,就必須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也就是學科知識以外的能力。

(圖/想想論壇提供)
(圖/想想論壇提供)

恆毅力並不像智力容易測量且有個衡量的準則。但是,Duckworth教授在訪談數百位的成功人士之後發現,恆毅力不同於智力的原因在於,恆毅力是促使個人努力工作並堅持長遠目標的能力,是克服挑戰和完成巨大目標時的一種堅持,恆毅力所代表的也是一種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即使途中遭遇失敗、逆境和瓶頸,恆毅力的性格會把實現成就的過程當成一場馬拉松,其優勢是持久的耐力,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應該放棄或重新選擇新目標的訊號,如失望和厭倦,但是具有恆毅力的個體會選擇堅持到底

相信大家看到恆毅力的概念時會感到茫然甚至不知其所以然,「堅持」與「熱情」是目前行文至此對於恆毅力的基本瞭解,然而要如何培養恆毅力卻是一大難題。Duckworth教授在書中明確的指出培養恆毅力需要「外在環境力」和「內在驅動力」才能有效達成。

培養恆毅力的第一步就是「內在驅動力」,Duckworth教授指出內在驅動力就是興趣、練習、目的、希望,這四項皆是從心出發的改變力量。從日常生活經驗來看,你我都對於能夠讓自己輕鬆自在的事情感到勤奮,而這就是「興趣」,也就是能讓你廢寢忘食的事;國父革命十一次才成功,前面的十次不是失敗,而是為了第十一次的成功所做的「練習」,不斷的反覆操作就能持續進步;興趣可以激發熱情,要能夠讓熱情持久的燃燒就必須要有「目的」,並且從善出發才能持續;我們常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如果能在腦海中存有一絲絲的「希望」,不管跌倒幾次都有爬起來的動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