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敵手不是國家權力,而是想像力的枯竭: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1)

2018-05-12 05:10

? 人氣

當老師在黑板上勾勒希臘喜劇的舞臺裝置時,門開了,進來兩個戴安全帽的學生,簡直與一對相聲搭檔無異。瘦高個懷抱一摞傳單,五短身材直奔老師跟前,提出要將後一半時間用來討論,並說遠比希臘悲劇還要悲慘的問題正籠罩著當今世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並非要求,而是單方面通牒。老師說她並不認為目前世界上存在著比希臘悲劇還要悲慘的問題。但反正怎麽說都無濟於事,那就悉聽尊便好了。隨即他緊抓著講桌邊緣移腿下來,提起手杖,拖腿走出教室。在瘦高個子散發傳單時,黑圓臉登上講臺發表演說。傳單上以將任何事情一律簡單化的特有筆法寫道:「粉碎校長選舉陰謀」,「全力投身於全學聯第二次總罷課運動」,「砸爛日帝-產學協同路線」。立論堂堂正正,措辭亦無可厚非,問題是文章本身卻空洞無物,既無可信性,又缺乏鼓動人心的力量。黑圓臉的演說也是半斤八兩,一派陳詞濫調,旋律照搬照套,唯獨歌詞的連接處略有改動。我暗自思忖:這夥傢伙的真正敵手恐怕不是國家權力,而是想像力的枯竭。

「我們怕是反革命吧」。走出教室後綠子對我說,「一旦革命成功,我們難保不會被吊到電線桿上去」。

「吊之前可得好好喫一頓午飯,可能的話」,我說。

 

第一章  日本學生運動溯源

第一節  全學連的成立

1968年,昭和48年,明治維新百年,日本政府正在聲勢浩大的「明治百年」紀念活動。得到正在享受高速經濟成長實惠,掙脫歷史陰影從而獲得新的自信的普通日本國民的支持,而彼時全世界的年輕人正在用熱血和理想企圖改變這個世界。日本青年學生自然不滿「大歷史」下的宏大敘事,他們正在反思現代化帶來的弊害,對環境破壞,道德頹廢等物質主義層面進行批判,尤其受到反越戰以及文革造反影響,日本運動也轟轟烈烈.希望與幻滅,愛與暴力更是發展到極致。由於高度的組織性與派閥性,日本的學運無論是在學生參加的人數上,還是在跨越的時間長度上,影響面的寬度上,更為重要的是在使用手段的暴力上,遠遠超越同時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新左翼運動。

日本的學生運動(以下簡稱:學運)的歷史可以從1918年東京帝國大學的學生們乘「大正德謨克拉西」之機成立的「新人會」算起。由於「一戰」後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使得學運迅速轉向共產主義。1922年日本共產黨(以下簡稱:日共)成立以後,學運更加發展。日共遭憲兵和特高員警的取締和鎮壓後,日共領導人不得不流亡延安,學運也幾乎銷聲斂跡。

1945年,日本共產黨合法化。隨著占領軍的民主改革措施的實施,為爭取教育民主化的學運又枯木逢春。曾經為戰爭歌功頌德的教員被學生趕出校園,1945年10月,上野高等女校舉行全校罷課,民主教員復職。水產高校(現在的茨木大學)罷免校長,學生獲勝。這些事例成為戰後學運的起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