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進入保增長艱難期 台灣風險增高

2015-03-06 12:10

? 人氣

中國經濟放緩,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每年750萬的高校畢業生,如果失業太高將引發政治與社會問題。(取自網路)

中國經濟放緩,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消化每年750萬的高校畢業生,如果失業太高將引發政治與社會問題。(取自網路)

北京在兩會中正式把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訂為7.0%,是近22年來最低的數字。這代表的不僅是今年中國經濟「保增長」的艱難期,也可能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而台灣,面對這個新常態,無論企業或政府,都該思考並尋求因應之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去年經濟驚險的保住7.4%,無論你是否相信這個數字,至少去年中國經濟情況未成為硬著陸,最後成長數字與官方承諾的「7.5%左右」相近。但由去年中國經濟政策的整個走向來看,中國經濟的挑戰日益嚴峻,當無疑義。

去年上半年,北京官方的定調是「重改革,輕增長」,強調的是不去強拉成長率,追求的是經濟與金融的改革,要擠壓資產、房地產泡沫,要化解影子銀行、信貸泡沫問題。但下半年之後,政策方向悄然改變,除了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放寬打房條款外,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的央行)從第4季開始,先是「定向降準」(只針對特定銀行降低存款準備率),再來是11月下旬宣布降息,貸款基準利率調降0.4個百分點;今年2月初更是全面調降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不到1個月又再降息1碼。

很明顯,人行刺激經濟的手筆不斷加大、頻率增高,而且未來必然持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兩會報告中,幾次提到不要讓增速進一步下滑的必要性,為此,中國政府「將擴大財政赤字、降低進出口增長目標及根據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改革不再是重點,保增長重回政策首位。

中國必須重回「保增長」老路最大的壓力就是「就業機會」。中國每年新進職場的人數在1300萬人以上,其中所謂「高校畢業生」(台灣一般稱大專院校畢業生)的人數就高達750萬人,而美國每年大學畢業生也只有300多萬人。對任何經濟體與政府而言,如何消化這麼龐大的勞力市場新鮮人,都是一個艱難的課題。

總體來看,經濟一定要有成長,才能增加就業機會;依照經濟學家的估計,中國經濟成長每增加1個百分點,創造的就業機會大概在80-100萬左右;中國至少要保住7.5%以上的成長,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避免失業明顯上升、引發社會問題。中國今年成長目標只有7.0%,明顯不足以創造出消化市場新進勞力的就業崗位;經濟差、失業高,影響的不是經濟而已,政治與社會都可能出問題。

但對北京而言,縱使有能力硬拉到8%的成長,卻也權衡短期與長期的利弊,不可能無限加大刺激力度。以財政政策而言,除了地方政府的負債問題外,目前已面臨產能過剩問題,過份如大公共投資又會要考慮到浪費與無效率問題;貨幣政策也必須權衡輕重,否則舊的泡沫尚未消除,又可能引發新泡沫再起。2008年金融海嘯,北京以4兆人民幣的大手筆撐住經濟成長在8%以上,但後遺症至今仍無法消除。這是中國面對的兩難困境。

而中國經濟進入中度成長的新常態,對台灣乃至全球經濟,也都會是一個新挑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引擎,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貿易國、進口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如果中國經濟成長率每減少1個百分點,全球經濟成長率也會減少0.35個百分點─與中國經濟關係越密切者受到的影響越大。台灣整體出口中有4成左右是到中國市場,中國的新常態對台灣的衝擊不言可喻,2月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3.78%的成長率恐難實現,政府與企業都該及早因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