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中專欄:浪漫比選票 政治無感的日本年輕世代

2015-03-06 12:14

? 人氣

日本年輕人對選舉冷漠,很多人都有種「反正誰選上了都不會改變『我』的現狀」一種隔海觀望的距離感。(圖片:張維中攝影)

日本年輕人對選舉冷漠,很多人都有種「反正誰選上了都不會改變『我』的現狀」一種隔海觀望的距離感。(圖片:張維中攝影)

為何政府越是宣傳鼓勵投票,日本投票率越是連年下滑?當台灣的學生走上街頭,而年輕族群在網路上整理資料戳破政客的真面目時,日本年輕人卻對自己國家的政事漠不關心。並不是他們滿意日本政府,而是一種無奈的放棄?

台灣剛落幕的九合一選舉,劇烈改變了島內的政治版圖生態。台灣二、三十歲的年輕族群,在這次選舉的熱烈參與,看在12月也有大選的日本人眼裡,可說是百味雜陳。因為相較於同世代的日本人而言,煩惱該訂哪一家聖誕節蛋糕的人,壓倒性多過研究該把手上神聖的一票投給哪一個候選人。不,嚴格來說是,他們根本不會去投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解散眾議院以後,新的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在2014年12月14日正式舉辦。姑且不論這次眾院選的結果如何,光是觀看日本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對於選舉的反應,就看得出日本社會浮現出上一代焦躁,下一代無感的極端對衝。

日本選舉1
日本年輕人對於2014年底的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反應冷淡,寧可煩惱聖誕節應該買哪一家蛋糕,也不願關心該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圖片:張維中攝影)

與我無關的冷眼旁觀

只要在日本的網路上輸入「若者」(年輕人)和「政治」這兩個關鍵字,瀏覽器就會自動列出相關的字眼。連在若者和政治之後的詞彙,是「無關心」。年輕人對政治無感,不看電視、網路上也不關心政治新聞,早已是這幾年眾所皆知的事。

問身邊二十多歲的大學生,為什麼不關心一下國內的政治發展?為何不去投票?大部份的回答都是:「因為搞不清楚」或「跟自己沒什麼直接關係」。去年四月剛畢業,進入職場快滿八個月的朋友高島君,回答得更具體:「每天加班到那麼晚,每天要做的工作都多到快煩死了,下班以後只想打打電玩看看漫畫。可以不要再動腦嗎?」他的話,其實說出了當下日本年輕人的大多數心聲。

很多人都有種「反正誰選上了都不會改變『我』的現狀」一種隔海觀望的距離感。一種對政治的不信任感,覺得誰都沒辦法搞好日本的未來,所以誰選上了也沒辦法立刻改變自己考上哪間大學、就職和薪水。

少子化和高齡化影響投票結果

日本社會的年齡結構,已出現嚴重的少子化和高齡化狀況。他們會有一種印象,認為無論年輕世代再怎麼發聲和爭取,就是比不過六十歲以後的人數。於是,當對於政治的支持和上一個世代有不同的看法時,最終仍會在選舉中,敗給人數較多的上一代。這對逐漸將步上日本高齡化、少子化後塵的台灣社會來說,其實亦是未來的警訊。

在這樣的氛圍中,日本眾院選之前發生了一件新聞。一個自稱是小學四年級生的中村君,在網路上貼文質疑安倍晉三「為什麼要解散(眾議院)呢?」大量的轉貼,引爆話題。內容的質問太過專業,最後被人揭發,原來是二十歲大學生青木大和所假冒的。輿論在第一時間無不猛烈攻擊大學生的欺瞞行為,甚至連安倍晉三都跳下來批判,用「卑劣」等嚴厲的詞語指責。另類主張的評論家則嘲諷,至少表示,原來還是有日本年輕人是會花心思在政治的呢。

聖誕節氣氛濃厚的東京街頭,夜晚閃爍著璀璨的燈火。似乎一片平和美好。經過賣聖誕禮物的百貨櫥窗,聽見兩個日本大學生的對話。

「這個標價是還沒加上消費稅的喲!」

「啊!加稅以後感覺變好貴。」

他們皺起了眉,卻可能不知道不去投票的那場選舉,將影響安倍晉三在把消費稅從5% 調漲到8%之後,是否2017年又將漲到10%的可能性。皺眉的日子,恐怕以後還很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