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維‧林文源觀點:由學習歷程檔案事件反思政府數位轉型的盲點

2021-11-17 06:40

? 人氣

政府推動數位學習歷程值得鼓勵,但也需要開發合適的資訊處理系統並有長期的維護升級。(顏麟宇攝)

政府推動數位學習歷程值得鼓勵,但也需要開發合適的資訊處理系統並有長期的維護升級。(顏麟宇攝)

日前傳出教育部委託暨南大學團隊建置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公版模組,因工程師一時失誤導致2.5萬筆資料遺失,引起社會關注。近日報載教育部提出正式檢討,認為暨南大學團隊的管理效能不足,將不再續約。評估後也提出應爭取設立資訊(安)專責單位,投入更龐大的資源做好系統面之維運、資安之強化,並建立複核機制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訊服務採購的結構性問題

雖然此事只是個案,卻凸顯出政府近年在倡議數位轉型、智慧政府或AI發展等政策背後,政府單位與應用生態的嚴重斷裂。事實上,不同於市場化已經很成熟且可有取代性的硬體設備採購,此種高度複雜化的資料治理,其產品往往需要高度客製化與長時間調教才能發揮理想功能,好與其他單位或終端使用者銜接,也因此墊高整體開發與維護的成本。而且近年資訊人才需求孔急,業界即使提供數倍於同等年資的公務員薪水都不一定找得到人才,若無其他誘因配套,又如何能為政府好好開發符合需求的系統?

事實上,這類軟體產業在自由市場更容易出現贏者全拿的情形(這可由全世界的電腦、瀏覽器或手機操作系統只有兩三家公司獨佔即可看出),使得國內真有能力承攬的廠商已經相當稀少(市場太小),政府往往也不太確定能作到甚麼樣的標準才算是合理的期待,反而常受到民意影響而改變規格,所以很難用一般市場競爭的角度來開標議價。在這樣特別的產業生態下,政府單位又常因為經費的局限、核銷管理流程的繁雜、以及對資訊安全的要求日漸增加,更難找到廠商願意來投標這類數位服務計畫。

臺北市持續強化數位基礎建設,來帶動產業的數位轉型。(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數位發展為未來趨勢,臺北市持續強化數位基礎建設,來帶動產業的數位轉型。(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學界熱心協助卻易生其他問題

由於以上結構性的問題,部分有擔當的單位主管若仍想有所作為,就可能透過管道邀請對公共服務有熱情的學者組成團隊,以承包計畫研究案的形式來協助此類系統開發。此次的暨大團隊於十多年前就默默參與教育部許多教育行政相關的資訊系統建置,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建立了重要的資訊基礎,即為值得正面肯定的例子。但是學校單位本是個教學與研究環境,單靠每年浮動的計畫來長期維護重要的公共系統本身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若沒出事也就算了,只要有問題就容易被指責為不夠專業。但是政府單位與承包學校其實更像是個合作夥伴而非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關係,畢竟即使資工專業領域的科系仍是在培育人才,需要容許學生或技術人員有錯誤的可能。倘若真要在商言商,用完全專業的技術規格來要求,就會回到前文的結構性問題,無法用政府極有限的計畫經費與薪資結構來支持,結果反而甚麼事都無法進行。

事實上,當前許多由中央政策推動的創新專案,如各種AI相關計畫,也有類似跡象。政府部門往往期待投入經費由學界開發技術,讓成果自然擴散到產業或社會民生。但常見的狀況是論文發表或計畫結束後,成果不易落地實踐,而公部門也無力考核,只能改發包其他的計畫另起爐灶,前後銜接不足。而本次事件後,教育部表示將自設資訊單位的作法也值得斟酌,因為若各部會比照處理,政府組織將更趨膨脹。而專業人才進入公務體系後是否能長期跟進業界最新的技術,也是相當值得懷疑,恐怕反造成國家人力資源的錯誤投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