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2020年代台灣人應如何看待孫文

2021-11-15 06:20

? 人氣

作者指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並非獨創。(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並非獨創。(取自維基百科)

不久前剛結束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有位先前從未參加過公職選舉的素人候選人,與寶座失之交臂選到第2名,成為這次選舉讓台灣社會內外都感到特別震驚的一抹風景。選舉結束1個多月後直至今日,這位以孫文為號召而暴起的政治領袖,更因著有藍營政治人物抱怨現在的台灣義務教育不教孫文是誰,這使得孫文這個符號在2020年代初的台灣一時間又掀起一片茶壺裡的波瀾。更令人好奇的是孫文這塊招牌在中國國民黨的領導人以外,到底還有多大號召力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孫文的三民主義是甚麼?先不談到了今年選黨主席的張亞中論述中,只剩下大中華民族主義,民權與民生都不見了。孫文被北伐統一中國後的中國國民黨奉為圭臬的三民主義,還被當成能治百病的聖經讓深藍捧上天。三民主義作為一種政治主張,真的有甚麼天不生孫文萬古如長夜的振聾發聵地位嗎?

特別是張教授自許的舊黨救國救兩岸,前提是兩岸關係確實有一定強度的危局。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現在也並沒有發百萬大軍攻台的現實準備,張教授這種兩岸現在就已經兵兇戰危的描繪,距離現在兩岸局勢相差太遠,不易引起其數萬核心支持者以外台灣民眾的共鳴。

20210925-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張亞中25日出席黨主席及黨代表選舉投票。(柯承惠攝)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資料照,柯承惠攝)

孫文的三民主義真的就有把握是全世界自己首創,而有難以倫比的獨特地位嗎?

三民主義的起源

不妨來看一下近鄰與我們有相同近現代歷史記憶的韓國,就會驚訝地發現早在孫文立志發起革命推翻清朝以前,其實在19世紀末的朝鮮就已經就有類似的主張。那就是在19世紀末一度橫掃朝鮮半島,最終改寫東亞政治版圖的東學黨農民起義。

這段歷史中文或英文的記述不多,倒是近年有韓劇演出這個大起大落,其實只經歷1年左右的故事全過程,也大概就講完了東學農民革命的始末。其內容與正史上的東學黨大事記相差甚小,這已足以讓學院以外的閱聽人知道東學黨民變是怎麼回事。

《綠豆花》是一部2019年4月上映的韓國歷史劇,以紀念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00周年。講述朝鮮王朝面對1894年全羅道東學黨起事的故事,東學黨民變幾乎擾動朝鮮全國後,引發了清日甲午戰爭,在日俄戰爭後導致日本併吞朝鮮。

但東學黨鮮明的進步政治主張,並未在戰火與隨之而來的殘酷殖民暴政中完全湮滅。在日清兩強鄰都出兵干預後,為了保全國家,1894年中東學黨與朝鮮政府達成全州和約。達成自力推行內政改革,包含解放奴婢與賤民,平均分配土地,以及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嚴懲通日者等等政治與社會改革條款。

這些平均教育程度極低的朝鮮農民,甚至令人難以置信地想到了,和約當中的政治與社會改革嗣後要如何落實的問題。東學黨為了監督當局落實各種改革條款的履行,還提出在全羅道各郡縣設置「執綱所」,也就是現代政治學教科書中所謂的地方自治團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宗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