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語言與文字─最重大的交通建設

2021-10-03 07:20

? 人氣

圖為阿卡德帝國時期的蘇美語楔形文字泥板。

圖為阿卡德帝國時期的蘇美語楔形文字泥板。

作家吳淡如日前表示,「去中國化」教改後,很多台灣小孩不知道誰是孫中山,甚至問起「日據時期前,台灣是什麼朝代?」孩子的認知竟是「荷蘭時期」,再往前就直接跳到猿人的石器時代,讓她頗傻眼。的確,現在台灣的學生的歷史時序感顯然與阿公阿嬤的我們差別甚大,民進黨「去中國化」之後,接著哪一天全面地「去中文化」也不在意外。把一個全民都熟悉的,跟大家的文化底蘊最接近的語文視如敝屣,急於拋棄,真是愚昧至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外星人會優先選擇哪一種語言、文字?

如果你是一個剛到地球的外星人,想要學一兩種語言、文字,你會選擇先學習哪一種?希伯來語嗎?意第緒語嗎?印地安語嗎?還是古南島語?不會吧?外星人為了選擇比較迅速地與更多地球人溝通,應該會選擇地球人類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優先學習。

儘管很多台灣人一直都在學習、經商、社交上享受著華文與華語帶給自己的福利、便利與優勢,但是就像空氣使人存活卻被視為無物;一樣地,多數的台灣人也都沒有感覺到自己正在使用一種具有強大軟實力的文字和語言。

互聯網上的文字及語言載量是語文通用及影響力的指標

華語及中文是全球使用人口最多的語文,覆蓋人數最多。目前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口大約是12億人,中文成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而目前使用中文的人口多集中在中國,另有37個國家也使用。但是,國際通用語言仍是英文,全世界只有3億7千2百萬人以英文為母語,主要使用國家為英國、美國。目前世界上卻有106個國家是使用英文。

更關鍵的是,自互聯網成為全球社交、商業、娛樂及思想最重要的溝通平台之後,國際語言及文字,已經不再以使用人口的覆蓋率做為影響力的唯一的標準;而是以出現在互聯網上的文字及語言載量來判斷語文的通用及影響力的指標。因此,中華文化圈的國家,若要擴大華語文的影響力,必須全面擴展互聯網中文內容載量。目前互聯網中的內容過半以上都是以英文來呈現,其他語言占比多數都不超過10%,中文僅占1.6%,此與華語華文的使用人口顯然極不相當。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非常關鍵的原因與中國大陸向來對互聯網採取管制與屏蔽的政策相關。

現在是高科技、互聯網接力的時代,許多的行銷方式和思維都需要改變,才能跟得上趨勢,以下是統整的2019年的11項關鍵趨勢。
現在是高科技、互聯網接力的時代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曾出版非常大量的「偏門書」

我在1988年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時,對於中國出版事業的「發達」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國當時仍然有濃厚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色彩,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對某地區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或表現,如民俗、文化、信仰、傳統、知識和語言等各種非物質形式的智慧財產都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初訪中國大陸時,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國家直轄的機構,比如「惠山泥人研究所」、「蘇州刺繡研究所」等,這些機構不但都各自有藝術家每日上班創作,還有販賣部直接出售工藝品,我記得還順道買了「大阿福」泥人及蘇州雙面繡攜回台灣。而最令我驚奇的是中國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每年都編列研究「出版」的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