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語言與文字─最重大的交通建設

2021-10-03 07:20

? 人氣

為避免未成年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嚴格要求網路遊戲公司只能在周五、六、日和法定節假日晚間8時至9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新華社)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的禁網政策應該改變。(新華社)

文學與電影是最好,也是最經濟的流行的載具

擴張語文這個最重大的資產與「交通建設」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語文不只是認知溝通的工具,同時也是情感結構的肌理和骨架。越多人使用中文,說中國話,聽得懂中國話,等於為中國的「國際化」打下底色。當國際化、全球化的底色是華文和華語,世界各國將民族便能以華文的底蘊和華語的語境來理解中華文化圈,不只在認知的溝通上可以順利推展,並且在情感的交流上也變得容易簡單。要做到這樣,華文華語的國際推廣,不能只靠類似「孔子學院」教室型的傳播,反而文學與電影將是最好,也是最經濟的可以使華文華語成為時髦流行的載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現華語、中文以及各種中國藝術固有的情調及語境

不同的語文存在不同的情調及語境。比如,我們聽西洋的歌劇,大家都公認義大利語唱的歌劇最好聽,西洋歌劇被稱為「詠嘆調」,它首先必然是要用義大利語言來構成它的「詞格」,由於義大利語言的元音發音關係,詠嘆調如此動聽,和義大利語言的元音是有絕對關係的。每個地域民族由於發聲,發音(根音)不同,所以當一個不是義大利人去學習義大利「詠嘆調」的時候,首先就必須了解義大利人的語言和發音,這個是非常困難的。!

華語、中文以及各種中國藝術也有固有的情調及語境。表在現華文情調上的不只文字本身,還有中國書法,中國詩詞歌賦等;表現華語情調的地方戲曲、民樂都可以獨立成為感動世人的力量。

多聽一個故事,等於多活一輩子

把中文和華語作為重大「交通建設」的第一步,就是從文學出發,直接說,就是去創作出最好的故事。《百年孤寂》的作家馬奎斯(馬爾克斯)在他被認為唯一的自傳的一本書《活著是為了講述》 說 :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他在本書中自如地在時間、事件中切換,既有對人生中的難忘事件、重要時刻的講述,也有對他所珍惜的家人和朋友的回憶,幾乎每一段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馬奎斯說「活著是為了講述」,而對於最聰明的人則是「活著是為了傾聽」,因為人生苦短,多聽一個故事,等於多活一輩子。好故事尤其是好電影的保證。推薦你看管虎的電影《鬥牛》,看了這部電影,導演等於帶著你到抗日戰爭期間的中國農村活過一遍。你既能設身處地了解當時最純樸的中國農民,了解路逃難到台灣的老兵,更了解到戰爭的邪惡。

美國冷戰時期於創辦的「今日世界出版社」是成功的範例

中文和華語作為最重大的「交通建設」,我建議以文學出發,是因為文學是一種可以無所不在的「質地」,它不一定以文字出現,它可以存在於繪畫、戲劇、舞蹈,甚至音樂等。巴布·狄倫(Bob Dylan)是一位民謠歌手,但他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因此以文學作為藝術創作的「藍圖」,文字使人精確,它就像一個「酵」,最有潛力改造成其他的藝術形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