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大閘蟹登台是福是禍?

2017-10-03 07:00

? 人氣

關於大閘蟹養殖議題,作者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國外的案例儘速做成決定。若要禁止則須備妥輔導養殖業者轉營其他養殖魚類或轉業等配套措施,以免影響到養殖業者生計。(取自維基百科)

關於大閘蟹養殖議題,作者建議,政府可以參考國外的案例儘速做成決定。若要禁止則須備妥輔導養殖業者轉營其他養殖魚類或轉業等配套措施,以免影響到養殖業者生計。(取自維基百科)

金風送爽又是品蟹的好季節,饕客們除了湧入北海岸大嗑萬里蟹(包括石蟳、花蟹與三點蟹)外,中國著名江蘇陽澄湖出產的大閘蟹(中華絨螯蟹)也已經開放捕撈,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生鮮還攜手星農聯合,推出精選的紅印蟹品牌(主要來自江蘇陽澄湖,太湖,高郵湖,固城湖,洪澤湖等五大水域),符合中國好蟹標準,透過網購來吸引更多的買家,為大閘蟹行銷開闢出新的通路。今年陽澄湖產大閘蟹因面積減少,總產量僅1200公噸左右比去年減產約900噸,價格將上漲,饕客荷包又要失血。儘管中國大陸官方已加強大閘蟹食安把關與認證,但是中國產大閘蟹是否含超量的重金屬及抗生素,仍是進口國衛生機構把關的重點項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年中國產大閘蟹在台灣也深受饕客喜愛,市場需求高,利之所趨,國內也開始興起一股大閘蟹養殖熱潮,主要集中在苗栗地區,甚至還請來中國上海海大教授駐點輔導,所需種苗則購自中國大陸(2016年自中國進口大閘蟹苗共14.4公噸,總金額299萬台幣)。經過這些年摸索後國內養殖大閘蟹技術日漸成熟,養殖活存率也大幅提高,由於強調飼養環境潔淨無污染、飼料優、沒有藥物殘留,養殖出來的大閘蟹品質佳,儘管售價較中國產大閘蟹高,在國內還是有死忠的支持者。目前台灣常見銷售方式有中盤商收購、網路行銷、休閒農場經營以及與餐廳、飯店或超商簽訂契約等。不過因漁業部門採不鼓勵態度,加以中國大閘蟹挾其價格優勢,導致國內養殖業者數目銳減,目前產量僅數十公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此台灣每年還是要從中國大陸進口大閘蟹(2016年進口數量為353.9公噸,平均每公斤398元新台幣)。

鑑於大閘蟹並非台灣的原生物種,牠們雜食適應能力超強,穴居習性會導致堤岸的破壞與排水系統的阻塞,尤其大閘蟹會攜帶東方肺吸蟲,進而感染哺乳類動物。歐洲、美洲的生態環境深受該外來種大閘蟹破壞,美國農業部也將大閘蟹列為害蟲全力消滅;聯合國自然保育聯盟(IUCN)更將其列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生物。為此國內保育團體也一再疾呼政府允許大量引進大閘蟹養殖,不僅會影響到台灣原有毛蟹族群,也很可能為台灣生態帶來浩劫,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正視問題並採取積極作為,以免重蹈引進福壽螺、鰲蝦(俗稱小龍蝦)覆轍。

儘管苗栗縣政府在推廣時,信誓旦旦表達會對大閘蟹養殖做好規劃,絕對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但是在養殖期間容易因為管理上的疏忽而逃脫。事實是一場蘇迪勒風災造成苗栗縣、新北市烏來區養殖的大閘蟹因養殖池破損而逃逸到溪流,是否造成河川生態影響沒人做後續追蹤。漁業署無法防範於未然,讓大閘蟹在台灣落地生根後,才開始委託學者調查大閘蟹養殖集中區之流域生態系調查(點)及研究大閘蟹防治移除技術,緩不濟急!

大閘蟹究竟該不該在國內養殖已爭議多年,台灣主管部門應該做全盤考量並做好橫向協調整合,政府可以參考國外的案例儘速做成決定。若要禁止則須備妥輔導養殖業者轉營其他養殖魚類或轉業等配套措施,以免影響到養殖業者生計;如果同意養殖也須端出完備的管理規範,避免破壞生態環境;最糟糕的做法是沒有不同意但也不取締(淡水小龍蝦就是一例)。至於台灣要不要進口中國大閘蟹應該尊重市場機制,別泛政治化或施以非關稅障礙,讓中國大閘蟹只能做「桶子」到台灣,製造另一波食安風險,實非明智之舉。畢竟享受安全、味美的螃蟹是許多人秋天裡的小確信!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