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失聰音樂家、失明畫家,都有比常人更了不起的成就?專家:他們的腦部有相同的秘密…

2017-09-25 09:00

? 人氣

「小說家藉由語言表達難以口述的故事。語言只是透過文字展現內在感覺的符號,並非那份感覺的本質。」─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美國小說家《地海》作者

所謂學習,其實就是藉由讀書與親身經歷,將累積的知識儲存於大腦或身體中。大部分記憶會儲存在於大腦,小部分記憶則儲存於肌肉,大腦記憶雖然包含感覺類的資訊,但大部分會轉換成「語言與圖像」儲存並重現;且左腦掌管語言、邏輯、數理等相關功能;右腦則掌管感性、美麗、整合性思考等相關功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有一項驚人的事實,勤奮學習並學以致用未必能實現夢想。因為實現夢想代表,未來要達成與眾不同的目標,但光靠學習其他人已實現的過去,其實無助於實現夢想。那我們該如何採取行動?

創造力的前提:培養感覺

也就是有意識地培養觀看、聆聽、品味的能力,而非單純觀賞眼球掃過的事物,觸覺與嗅覺也是。

藝術家斯蒂芬.威爾特希爾(Stephen Wiltshire)有著「人腦照相機」的綽號。他在14歲成名,3歲那年不幸遭醫生診斷出自閉症,5歲時進入特殊學校就讀,在老師的指導下接觸繪畫,在這之前,他一句話都不肯說。不久,老師發現威爾特希爾對繪畫有著驚人天賦,特別在都市建築、汽車等精密描繪上,展現出異於常人的資質:他只要搭乘直升機在城市上空繞一圈,幾天後便能將自己看見的城市風貌鉅細靡遺地描繪出來,精細到連建築物都可以完美重現整。

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障礙,因大腦出現問題導致人在溝通、語言、行動、社會關係上產生障礙的症候群。不過,部分患有自閉症的人,會針對難以正常發展的大腦功能啟動補償機制,大幅增加特殊能力,通常會在記憶、心算、音樂、美術等領域展現過人才華。威爾特希爾就是在觀看的感覺、記憶、繪畫能力上有著天賦異稟的才能,醫學上又稱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威爾特希爾一樣觀看,但若不用心看待接收世界的感覺過程,便得不到正確資訊。這種感覺到的資訊,會直接被大腦記憶成感覺、語言或圖像。如果仔細觀察記憶的過程,就會發現是和至今透過學習與經歷所累積的大腦記憶,進行比較、編輯、校正、刪除,重新編製而成的新記憶。

小時候失去視力與聽力的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有特別靈敏的嗅覺。她曾說:「氣味是可以穿越時空將我們帶往數千公尺外的超強魔術師,水果香氣帶我回到南邊的故鄉,並載著我回到兒時在水蜜桃果園裡嬉戲玩耍的時光。有時突然漂來的一股氣味,使我陶醉在愉快心情中,或喚起悲傷回憶。就連現在思考關於氣味的當下,我也彷彿聞到可以勾起甜蜜記憶的已逝夏天,以及遠處熟透的稻穗香氣。」

如同海倫.凱勒所言,感覺會輸入我們的腦中,但是輸入的過程中,也會重新喚醒記憶。而且,新體驗到的感覺會與過去既有的感覺記憶立體結合,創造出與輸入資訊截然不同的世界,這就是創造性。

試想,威爾特希爾將自己的視覺記憶重新描繪成什麼圖畫?其實就和其他藝術家的風景畫一樣,威爾特希爾只是將自己看到的景物,透過重新詮釋而誕生的一幅幅創作物罷了。

威爾特希爾的作品,並非因為與實際景象如出一轍令人嘆為觀止,而是他以異於他人的角度,描繪自己觀看到的世界,所以才成為驚世之作。這一切的出發點都來自於「不同」。誠如前述,「不同」正是「創造性」的素材,「相同」則表示毫無創新之意。海倫.凱勒的嗅覺也是相同道理。

講述英國天才數學家艾倫.圖靈的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中,有句台詞說得非常好:「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像不到的大事。正因為你不正常,這世界才變得無限美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出版《這樣學,成為天才:5大階段、7種心態,練就終生受用的創造力學習技術》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